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为什么会出现“烧心”?

白衣慧护
原创
护理科普小站,全面关注患者身心健康,以视频或图文介绍科普知识
收藏

一、烧心的概念

烧心,又称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而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胸骨后或剑突下的一种烧灼感或发热的感觉,有时可放射至颈部、咽部甚至面部。这种不适感通常在进食后出现,尤其是在进食辛辣、油腻、酸性食物或大量饮酒后更为明显。

人们常说的“烧心”实际上和心脏没有关系。很多人望文生义,认为有“心”字就和心脏有关,其实“烧心”烧的并不是心,而是胃。

二、反酸烧心的原因

1.胃酸分泌过多

(1)饮食因素:食用过多辛辣、酸性、油腻食物,如辣椒、醋、油炸食品等,会刺激胃黏膜,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大量饮酒、咖啡、浓茶等饮料也可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多。

1. 精神因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状态下,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导致胃酸分泌失调。例如,一些职场人士在工作压力大时,容易出现反酸烧心的症状。

(3)胃部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胃部疾病,会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使胃酸更容易刺激胃和食管黏膜,引起反酸烧心。例如,胃溃疡患者的胃黏膜受损,胃酸直接刺激溃疡面,容易导致胃酸反流至食管,产生烧心感。

2.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

(1)松弛:食管下括约肌是位于食管和胃之间的一道 “阀门”,正常情况下,它可以防止胃酸反流至食管。但如果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就会导致胃酸容易反流进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一些因素如肥胖、妊娠、腹腔内压力增高等,都可能导致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例如,孕妇在怀孕后期,由于子宫增大,腹腔内压力升高,容易出现反酸烧心的症状。

1. 压力降低:某些药物、食物或疾病可能会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从而引起胃酸反流。常见的药物有五类:

止痛药。止痛药如吲哚美辛、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可引起胃和食管交界处的高压带功能障碍,破坏了抗反流屏障,胃酸逆流而上。

降压药。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和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降压药会影响抗反流屏障的功能,导致胃酸逆流。

安眠药。地西泮、艾司唑仑等安眠药可引起短暂性的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及高压带压力下降,干扰了抗反流屏障,可能引起烧心症状。

抗生素。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等)可造成胃黏膜不同程度的损伤,出现恶心、呕吐。

激素类。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也可能引起烧心症状。

3.其他因素

(1)不良生活习惯:饭后立即躺下或弯腰,会使胃部压力增加,容易导致胃酸反流。睡前吃东西或进食过饱,也会增加反酸烧心的风险。例如,有些人习惯在晚上吃夜宵,吃完后就直接睡觉,这样容易引起胃酸反流至食管,产生烧心感。

(2)食管清除功能下降:食管的蠕动和唾液的中和作用可以帮助清除反流至食管的胃酸。但如果食管蠕动功能减弱或唾液分泌减少,就会导致胃酸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延长,加重反酸烧心的症状。例如,一些老年人食管蠕动功能下降,容易出现反酸烧心的问题。

三:如何预防

1.停止吸烟。

吸烟会减少唾液的产生,减少自然的碱性液体来中和胃里的胃酸;吸烟还会减弱和放松食管下括约肌(LES),LES是食管和胃之间的连接,是保证不让胃酸反流到食管的主要屏障。如果LES不能够适当工作,或出现不适当的松弛,胃酸和食物会反流到食管,刺激食道导致烧心。吸烟还会诱导咳嗽,通过增加腹部的压力,导致烧心。

2.正确规律饮食。

少量多餐,把进食量中的大多数放在白天,少部分放在晚上。进食时尽可能体位在直立的坐姿或在进食后保持直立的坐姿或站姿45分钟。进食后2-3小时内不要平躺或上床。

下面是一些可能会诱发烧心的“问题”食物:油炸食物、高脂肪食物、酒精性饮料、奶油、酸性食物、咖啡、巧克力以及辛辣食物,上述食物也应尽量避免。

3.控制体重

无论是肥胖或怀孕,过多的体重在腹部增加腹部的压力,挤压胃内容物向上涌入食管。由于少量进食可以有助于减少烧心,如果你想减少体重,减少进食的份量可以获得双重的获益。对大多数人,只要减少10%的体重就能改善烧心症状。

4.改变夜生活习惯

夜间烧心是常见问题,除了上床前2-3小时内不进食外,你还能抬高枕头,枕头最好做成楔状,用传统的枕头会使腰部形成弯曲而不是一个倾斜面,会增加胃内的压力。睡觉的姿势最好左侧卧位,这一体位有助于消化,加快排出胃内的胃酸。当烧心来袭时服用制酸药,抗酸药可以迅速缓解烧心症状,也可以在睡觉前服用。

5控制紧张和疲劳

大约有一半经常有烧心烦恼的患者都有忙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相关的紧张和疲劳加重了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寻找缓解紧张的方法从而使和紧张相关的烧心获得改善,可以尝试有规律的运动以减少压力;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形成平衡饮食的习惯;工作间歇让大脑获得短暂休息和放松,冥想快乐的场景或状态。

四:烧心与心脏疾病的鉴别要点

如有不适,请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评论
科普中国俄体镇023
太师级
2025-01-31
科普ZSL
少傅级
已阅读
2025-01-31
高宏图
少傅级
学习中
202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