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蛇年说蛇 | 蛇中女儿国?喜欢温泉?这些蛇竟然“身怀绝技”

蝌蚪五线谱
原创
专注做权威、有趣、贴近生活的互联网科学传播
收藏

图片

在一亿多年前的晚侏罗世,黎明蛇(Eophis)出现在世界上,这是最早的蛇类之一。在约一亿年前的白垩纪,地层中出现了没有脚的蛇类化石。这种起源自四足蜥蜴的动物在此后躲过了杀死非鸟类恐龙的大灭绝,一直活到今日。

图片

黎明蛇复原图,图源science官网

如今,它们依然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悄然游走,从寒冷的北极边缘到炽热的热带雨林,从繁华都市的隐秘角落到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蛇类以其独特的生存智慧和奇妙的适应能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自带“超能力”的几种蛇!

01

装在花盆里的“女儿国”

《西游记》故事中的女儿国家喻户晓,现实中蛇类也有自己的“女儿国”,这就是只有雌性而没有雄性的钩盲蛇(Indotyphlops braminus)。

它们生孩子靠的是孤雌生殖,一年还可以繁殖多次。每次只生下2-8个蛋,刚出生时的小蛇就有5厘米左右,也就是它们母亲身长的三分之一。

图片

钩盲蛇,图源wikipoint.blog

(竟然还有点可爱?!)

钩盲蛇在中国的南方很多省份都可以看到,国外则在东南亚和南亚国家被发现。

有趣的是,由于它们小到可以被花盆装下,它们随着人类携带的花盆泥土,就此扩散到了美国等原生分布区域以外的地方,比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还有日本和大洋洲的一些区域,在美国甚至被叫做夏威夷盲蛇(Hawaiian blindsnake)。

钩盲蛇身体酷似蚯蚓,但是身上带着小小的鳞片,它们的食物是各种白蚁和蚂蚁。对于钩盲蛇而言,住进洞穴已经是常事,它们在黑暗洞穴之中退化了视力,圆钝的头部也适合挖地。遇到敌人时,会在发出臭味保护自己之后选择逃之夭夭,迎接大地的庇护。

图片

小个子钩盲蛇

图片

进食的钩盲蛇

注:也有一些蛇类和钩盲蛇不一样,它们平时有性生殖,但有时也可以孤雌生殖,例如红尾蚺等蛇类。此外,部分鱼类和科莫多巨蜥等蜥蜴、鸟类里的火鸡也有这样的现象。

02

喜欢温泉的高原国宝

蛇类家族还有一种喜欢泡温泉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那就是温泉蛇(Thermophis,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的它们属于蛇类家族中另一个科,游蛇科(Colubridae)。

温泉蛇分为四川温泉蛇、香格里拉温泉蛇和四川温泉蛇三种,它们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图片

上海自然博物馆温泉蛇标本,作者拍摄

温泉蛇个头较小,一般不到一米长。但是小小的温泉蛇有一个独门绝技,那就是能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原上生存,高寒缺氧的温泉就是它们喜欢的地方。

它们会在温泉附近热的地方给自己升温,之后进入冷水中,捕食鱼类和蛙等作为食物。

图片

温泉蛇正在捕食

图源:《中国特有物种西藏温泉蛇的食性及取食行为》

为了适应缺氧还有紫外线照射的高原,温泉蛇拥有和低海拔蛇类不一样的FEN1基因,以此抵抗紫外线辐射。它们突变的EPAS1基因也和低海拔蛇类不同,可以更好地适应高寒缺氧的环境。温泉蛇身上关于温度感知的相关基因也变得特别,使得它们在寒冷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寻找温泉。

图片

温泉蛇,图源naturepl.com

03

带来“狂蟒之灾”的大蛇

如果要问中国境内最大的蛇类是谁?答案是缅甸蟒(Python bivittatus),这种蛇的中文正式名为“蟒蛇”二字。不过,在世界上所有蛇类中,它们并非是第一名。

缅甸蟒有着3-5米的身长和数十公斤的体重。动物园内饲养的一条名为“宝宝”的缅甸蟒,体重甚至超过了180公斤,身长则超过5.7米。

当然,它们当中也有小个子,在印尼的部分岛屿上,缅甸蟒身长只有两米多,这和当地岛屿生态系统缺乏食物有关。

图片

缅甸蟒,拍摄于郑州动物园

在中国境内,它们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从福建到海南、云南省等多个省份都可以看到。此外,它们也分布于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在野外受威胁程度为易危(VU)级别,濒危程度还不算很高。

缅甸蟒也时常被拿来饲养,在中国境内的动物园里还算常见。

根据去年发表在《科学报告》上的一篇论文,研究人员以泰国等地种场的缅甸蟒作为实验材料,发现缅甸蟒的生长速度较快且不需要频繁喂食。实验结果显示,每喂食缅甸蟒4.1克食物,其体重可增加1克。基于这一研究成果,有人提出,缅甸蟒的蛇肉或许可以成为未来畜牧业的新兴选择,甚至有望成为现代农业储备粮的一种潜在来源。

图片

北京野生动物园饲养的缅甸蟒,作者拍摄

图片

白化个体缅甸蟒,体内缺少黑色色素

但是爬行动物体内的黄色色素依然保留,是人类选育的

拍摄于天津动物园

缅甸蟒在中国、泰国等国是需要关注的本土物种,到了美国南方则成了公害。

一些因为主人弃养而逃到野外的缅甸蟒,在当地享受着和亚洲老家类似的潮湿温暖气候,捕食当地大大小小的本土动物,甚至还有未成年的美国短吻鳄、城市和农场中的北美浣熊(Procyon lotor),以及小鹿斑比的原型白尾鹿。

基于当地的调查报告,缅甸蟒还经常吃掉当地的棉尾兔(Sylvilagus),它们甚至还给本土蛇类带来了亚洲的其他寄生虫,威胁了本土蛇类的生命安全。

图片

抓到缅甸蟒,图源cbsnews.com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面对佛罗里达的狂蟒之灾,有些人开始了监测和对于缅甸蟒的捕捉,也有人开始关注佛罗里达有哪些本土物种可以控制它们。

在野外的观测中,成年的美国短吻鳄会依靠大嘴捕食这些入侵物种。当地的短尾猫(Lynx rufus)也可以捕食蟒蛇蛋或者幼年的缅甸蟒。于是,这些物种和当地人一并开启了同“大蛇”作战的过程。

图片

短尾猫准备吃蟒蛇蛋,图源nationalgeographic.com

图片

在生长到成年的5到7年期间,缅甸蟒在美国南方会捕食大量猎物

包括小蓝鹭等鸟类、松鼠、负鼠和浣熊等。

此外,它们还会捕食幼年的美国短吻鳄。

图源sfwmd.gov

图片

美国短吻鳄反击,图源usatoday.com

参考文献

Polyploidization of Indotyphlops braminus: evidence from isoform-sequencing

Khedkar, G., Kambayashi, C., Tabata, H. et al. The draft genome sequence of the Brahminy blindsnake Indotyphlops braminus. Sci Data 9, 410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97-022-01530-z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fossils-oldest-known-snakes-unearthed

文献Indotyphlops braminus (Daudin, 1803): distribution and oldest record of collection dates in Oceania, with report of a newly established population in French Polynesia (Tahiti Island, Society Archipelago)

https://animalia.bio/brahminy-blind-snake

GBIF官网

文献Highly Competent Native Snake Hosts Extend the Range of An Introduced Parasite Beyond Its Invasive Burmese Python Host

Mizuno, T., & Kojima, Y. (2015). A blindsnake that decapitates its termite prey. Journal of Zoology, 297(3), 220-224.

O’Shea, M., Kathriner, A., Mecke, S., Sanchez, C., & Kaiser, H. (2013). ‘Fantastic Voyage’: a live blindsnake (Ramphotyphlops braminus) journeys through the gastrointestinal system of a toad (Duttaphrynus c). Herpetology Notes, 6, 467-470.

Natusch, D., Aust, P.W., Caraguel, C. et al. Python farming as a flexible and efficient form of agricultural food security. Sci Rep 14, 5419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4-54874-4

Ren J-L, Yan C, Peng Z-L, Li J-T*. Sichuan hot-spring snakes imperiled: reason, situation, and protection. Zoological Research. 2022, 43(1):95. doi: 10.24272/j.issn.2095-8137.2021.321.

Barker, D.G.; Barten, S.L.; Ehrsam, J.P. & Daddono, L. (2012). "The corrected lengths of two well-known giant python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maximum length record for Burmese Pythons, Python bivittatus" (PDF). Bulletin of the Chicago Herpetological Society. 47 (1): 1–6. Retrieved 2020-03-02.

Aglionby, John (2004-01-05) "Stay still, will you?". Guardian. Retrieved on 2012-08-21.

Pizzatto, Lígia; Marques, Otavio; Facure, Kátia (2009). "Food habits of Brazilian boid snakes: overview and new dat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orallus hortulanus". Amphibia-Reptilia. 30 (4). Brill Publishers: 533–544. doi:10.1163/156853809789647121. ISSN 0173-5373.

文献Comparative genomic investigation of high-elevation adaptation inectothermic snakes

最高“另类”:一条蛇如何在青藏高原生活?——中国科学报公众号

https://wiki.biodiversity.cern.ac.cn/index.php/%E9%A6%99%E6%A0%BC%E9%87%8C%E6%8B%89%E6%B8%A9%E6%B3%89%E8%9B%87

Christopher A. Searcy1, Hunter J. Howell1, Aaron S. David2, Reid B. Rumelt1, and Stephanie L. Clements. Patterns of Non-Native Species Introduction, Spread, and Ecological Impact in South Florida, the World's Most Invaded Continental Ecoregion.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EVOLUTION, AND SYSTEMATICS Volume 54, 2023. https://doi.org/10.1146/annurev-ecolsys-110421-103104

Lieurance, Deah, Susan Canavan, Donald C. Behringer, Amy E. Kendig, Carey R. Minteer, Lindsey S. Reisinger, Christina M. Romagosa, et al. 2023. “ Identifying Invasive Species Threats, Pathways, and Impacts to Improve Biosecurity.” Ecosphere 14(12): e4711. https://doi.org/10.1002/ecs2.4711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Version 2015-3. <www.iucnredlist.org>. Downloaded on 10 November 2015.

Stuart, B., Nguyen, T.Q., Thy, N., Grismer, L., Chan-Ard, T., Iskandar, D., Golynsky, E. & Lau, M.W.N. 2012. Python bivittatus (errata version published in 2019).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e.T193451A151341916. https://dx.doi.org/10.2305/IUCN.UK.2012-1.RLTS.T193451A151341916.en. Accessed on 24 January 2025.

胡晓林. 西藏温泉蛇的活动规律和栖息地选择[J]. 西藏大学学报, 2007, 022(002):77-83,106.

彭丽芳. 温泉蛇属分子系统学研究及一新种描述[D]. 南京林业大学.

王信波, 李家堂, 刘绍龙,等. 西藏温泉蛇和四川温泉蛇线粒体组基因差异研究[C]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1

作者:大清神龙 上海科普作家协会学生会员

责编:董小娴

审核:张超 李培元

评论
无为通达
学士级
蛇类作为自然界中的“高手”,拥有许多令人惊叹的生存技能和独特习性。无论是孤雌生殖、滑翔、装死,还是对地震的敏感,这些“身怀绝技”的蛇都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多样性。蛇年说蛇,不仅让我们更了解这些神秘的生物,也让我们对自然界的奥秘充满敬畏!
07:40
臭皮匠心
学士级
通过了解蛇的这些独特现象和生存技能,我们能够打破对蛇的传统刻板印象。蛇并非只是令人恐惧的动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许多食物链的关键环节。同时,蛇类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也展示了自然界的奇妙和生命的顽强。
08:13
❤️心无知❤️
太师级
蛇🐍类今天依然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悄然游走,从寒冷的北极边缘到炽热的热带雨林,从繁华都市的隐秘角落到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蛇类以其独特的生存智慧和奇妙的适应能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