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掌握冰雪运动技能,安全感直接“拉满”

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

身着艳丽的滑雪服,踏上雪板,从雪道上飞驰而下;借助冰鞋、冰车、冰上自行车驰骋冰面……如今,越来越多人被滑雪、滑冰等项目吸引,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刺激与乐趣。冰雪运动属于高强度、高风险项目,在体验速度与激情的同时,运动安全不容忽视。树立风险意识,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避免意外伤害的第一步。同时,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科学处理急性损伤,应成为每位参与者的必修课。

三项准备,降低损伤风险

充分的运动准备是冰雪运动的基础。

一是热身准备。科学热身,可以提高肌肉温度,增加关节灵活性,减少由低温引发的肌肉僵硬或关节限制带来的风险。建议大家运动前进行10~15分钟的动态拉伸,确保身体微微出汗后再开始运动。二是保暖与防护准备。正确穿戴手套、头盔、护目镜、护膝等防护装备是预防冻伤与碰撞伤害的有效措施。若身体部位出现麻木,应及时回到室内,通过轻微摩擦帮助缓解。三是场地安全准备。熟悉场地的难度和环境,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区域,降低事故风险。

安全须知,“三不要”需谨记

进行冰雪运动时要掌握正确的技巧,避免出现不过是滑了一次,却带来肚子痛、失温、划伤、摔伤等痛苦体验。

首先,我们在进行冰雪运动时,不宜用嘴呼吸,应通过鼻子呼吸,以过滤和加温空气,保持体温。嘴巴呼吸易导致呼吸急促、体力消耗过快且口干不适。其次,不随身携带坚硬的物品,避免我们在摔倒时不小心造成骨骼或皮肤损伤。此外,初学者在滑雪、滑冰时,应避免高难度动作和逆行滑行,保持稳定动作,避免碰撞,确保安全,注意周围环境。

紧急处理,“两查看、四原则”

若不慎发生急性损伤,应科学应对、及时处理。首先遵循以下“两查看”,及时评估损伤情况。一是查看骨折风险。发生摔倒或撞击后,我们要查看肢体是否变形或无法动弹。如怀疑有骨折风险,切勿随意搬动伤者,并立即呼叫120急救电话。二是查看出血状况。若伤者出血较多,应立即进行加压包扎,控制出血。

当损伤并非骨折或大出血,但出现肿胀、疼痛时,应遵循以下“四原则”。一是休息,停止运动,避免因继续运动而加重损伤或水肿。二是冰敷,15~20分钟冰敷有助于消肿,缓解疼痛。三是加压包扎,使用弹力绷带或干净衣物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有助于限制肿胀,控制出血。包扎时避免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四是抬高患肢,将受伤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促进血液回流,加速肿胀消退。

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摔倒情况?其实,只要记住“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的道理足矣。会摔跤,摔得安全很重要,因此,冰雪运动爱好者们掌握正确的摔跤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滑倒不可避免,那么在着地的瞬间,我们尽量顺势滑或者翻滚,可以起到卸力的作用,有点类似于太极里的以柔克刚。此时,应尽量让臀部一侧向侧方着地,减少冲击力,避免向前摔或向后摔,伤及头部或腰背。一屁股坐在地上,是最要命的姿势,容易导致腰椎和髋关节周围骨折。如果无法避免向后摔倒,应主动屈膝下蹲,降低重心,让臀部先着地,同时低头团身,保护尾骨和头部。摔倒时切勿用手支撑地面,避免手腕受伤。

滑倒后,如果感觉身体某个部位有剧烈疼痛感,那么往往提示有骨折的可能,不要立即站起来,这样可以避免造成进一步损伤。可以先稍躺片刻,评估一下身体的感觉,同时寻求周围人群的帮助或者打电话寻求医疗援助,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首都体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课题负责人 陈 九 辛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