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嫦娥六号入选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 Engineering

Engineering前沿
原创
工程院Engineering系列期刊内容精选
收藏

2024年12月18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评选的 “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在京发布,嫦娥六号位列其中。

“全球十大工程成就”主要指近5年已经完成且实践验证有效并产生全球性影响的工程科技重大创新成果,既包括重大工程项目或关键技术装备,也涵盖工程科技关键原始创新与突破。

嫦娥六号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作为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即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背智能采样技术、月背起飞上升技术,并搭载4台国际载荷,开展了务实高效的国际合作。

嫦娥六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四个部分组成,在地面测控和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历经11个飞行阶段,用时53天将月背样品成功带回地球。

这些珍贵的月背样品,不仅填补了月球背面研究的历史空白,更为研究月球早期演化提供了一手资料,也为理解月球背面与正面地质差异开辟了新视角。

11月15日,我国科学家采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做出的首批两项独立研究成果,同时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与《科学》杂志。两项研究首次揭示月球背面约28亿年前仍存在年轻的岩浆活动,这一年龄填补了月球玄武岩样品在该时期的记录空白。其中一项研究表明月背岩浆活动在42亿年前就存在,至少持续了14亿年。这些研究为人们了解月球演化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

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专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做出的又一项创新成果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科学家们通过分析嫦娥六号月球样品,获取人类首份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填补了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为研究月球磁场演化、探秘“月球磁场发电机”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嫦娥六号任务首次完成人类从月球背面采样的壮举之后,中国科学家们也正在用一个个重量级成果刷新着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嫦娥六号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探月工程领域的雄厚实力和创新能力,也为人类探索宇宙、了解地球以外的世界提供了新的机遇。未来,随着更多探测器的发射和更多科学数据的积累,相信人类对月球和其他天体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和全面。嫦娥六号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评论
飞马腾空
大学士级
阅读理解
2025-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