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手术机器人入选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 Engineering

Engineering前沿
原创
工程院Engineering系列期刊内容精选
收藏

2024年12月18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评选的“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在京发布,手术机器人作为医疗科技领域的代表性创新技术,成功入选榜单。

“全球十大工程成就”主要指近5年已经完成且实践验证有效并产生全球性影响的工程科技重大创新成果,既包括重大工程项目或关键技术装备,也涵盖工程科技关键原始创新与突破。

手术机器人作为集生物力学、机械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于一体的跨学科创新成果,被誉为“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

它通过集成控制台、机械臂和高清视觉系统等先进技术,赋予外科手术更高的精确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克服了传统手术方法的局限性。

通过对海量外科手术数据的深度学习,手术机器人在手术规划、三维重建、术中引导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决策支持能力,部分机器人还可实现智能缝合、缝合线路优化等功能。

其被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外科等多个领域,其微创特点显著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时间,推动了外科医疗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国产手术机器人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代表之一,已经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包括高精度影像引导技术、多自由度机械臂控制技术,以及结合人工智能的实时手术数据分析功能。特别是在远程手术领域,通过5G网络支持,手术机器人大幅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实现了跨越数千公里的精密操作,为偏远地区和资源匮乏地区患者提供了优质医疗资源。

近年来,手术机器人技术迅速在全球普及,美国直觉外科公司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成为手术机器人的领军者,占据全球一半的手术机器人市场。在前列腺癌高发的美国及欧洲大部分国家,手术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几乎已经取代了具有局限性的传统治疗前列腺癌的标准手术。

我国自主研发的多款手术机器人在技术性能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快速追赶。以华科精准医疗科技推出的SR系列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为例,其3D结构光技术实现了患者头部三维建模的实时重建,极大提升了神经外科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微创机器人集团旗下的图迈机器人在国际市场上表现优异,累计完成数百例远程手术,其最远手术距离超过1.2万公里,开创了全球远程医疗的新篇章。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彰显了我国在医疗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实力,也为全球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了全新路径。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医疗装备研发的不断突破,我国手术机器人产业链的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2021年,《“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攻克智能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推动精准微创手术普及化;2023年,《“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为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未来,随着更多新技术的成熟与更多系统的临床部署,手术机器人将在疾病诊断、治疗、康复各阶段全面赋能医疗行业。作为全球工程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手术机器人将在推动医疗精准化、智能化方面持续贡献力量,为全球医疗健康事业开启新的篇章。

评论
飞马腾空
大学士级
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