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一种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微创技术,在胆胰疾病的诊疗中应用广泛。然而,如同其他侵入性操作,ERCP术后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ERCP术后常见并发症
1. 胰腺炎:是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原因包括手术操作过程中对胰管的反复插管、造影剂的注入压力过高以及胰管括约肌切开不当等。患者常表现为术后腹痛加剧,疼痛部位多位于上腹部,可向腰背部放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血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升高。
2. 出血:可发生在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可能由于乳头切开部位止血不彻底、患者自身凝血功能异常以及术后过度活动等因素引发。少量出血时,患者可能仅有黑便;大量出血则会出现呕血、头晕、心慌、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3. 胆管炎:多因术中未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导致细菌逆行感染胆管,或者术后胆管引流不畅,胆汁淤积,细菌滋生所致。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寒战、腹痛、黄疸,严重时可发展为感染性休克。
4. 穿孔:较为少见但后果严重,多因手术器械操作不当,如导丝、内镜等对胆管或十二指肠壁造成损伤。患者会突然出现剧烈腹痛,伴有腹膜刺激征,腹部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对ERCP手术缺乏了解,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过程及安全性,列举成功案例,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其对手术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 完善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指导患者做好肠道准备,术前禁食8小时以上,以减少术中呕吐和误吸的发生。
术后护理
1. 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每30分钟至1小时测量一次,直至平稳。观察患者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若腹痛加剧,及时报告医生。注意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以便早期发现并发症。
2. 饮食护理:术后禁食24小时,待血淀粉酶正常、腹痛缓解后,可先给予少量温开水,如无不适,逐渐过渡到低脂流食、半流食,再恢复正常饮食。饮食应遵循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和高脂、辛辣刺激性食物。
3. 引流管护理:对于留置鼻胆管或胆管支架的患者,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和脱落。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堵塞,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并准确记录。定期更换引流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4. 并发症的护理
• 胰腺炎:遵医嘱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减少胰液分泌;给予抑酸、抑酶药物,如奥美拉唑、生长抑素等,抑制胃酸和胰液分泌,减轻胰腺负担;密切观察腹痛、血淀粉酶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 出血:少量出血时,可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如酚磺乙胺、氨甲环酸等,并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大量出血时,应立即通知医生,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如输血、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止血等。
• 胆管炎:遵医嘱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体温变化,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保证胆管引流通畅,必要时可冲洗引流管。
• 穿孔:一旦怀疑穿孔,立即禁食、胃肠减压,给予抗感染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症状较轻、穿孔较小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若病情严重,需及时手术治疗。
结论
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通过全面、细致的术前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及针对性的并发症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护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为接受ERCP手术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