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息肉没癌变也要切?这几类高危息肉别犹豫!医生教你读懂体检报告

重庆市肿瘤防治科普基地(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普中国共建基地
收藏

日常体检中,很多人都会被查出“息肉”,尤其是胃镜、肠镜或胆囊超声检查后,医生常常会告诉患者“发现息肉,建议定期随访或手术切除”。这让很多人疑惑:“息肉没癌变,为什么还要切?”

那么,息肉到底是什么?它们有癌变风险吗?哪些息肉需要切除?今天,我们就来全面解析息肉的问题。

一、息肉是什么?

息肉(polyp)是指人体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突起,可以发生在多个器官,如胃、肠道、胆囊、鼻腔等。它们可能是良性增生,也可能是癌前病变,甚至已经发展为恶性肿瘤。因此,息肉本身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疾病,而是一个病理学概念

不同部位的息肉有不同的分类,但整体来看,息肉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

1. 炎性息肉:通常由炎症刺激引起,比如胃炎、肠炎等,癌变风险较低。

2. 增生性息肉: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形成,通常是良性的,但部分可能会恶变,如增生性胃息肉、增生性肠息肉。

3. 腺瘤性息肉:属于真正的癌前病变,癌变风险较高,如腺瘤性结肠息肉、胃腺瘤等。

4. 错构瘤性息肉:组织发育异常导致,一般不会恶变,如幼年性息肉、Peutz-Jeghers 综合征相关息肉。

5. 锯齿状息肉:可能是增生性或腺瘤性,部分有较高的癌变潜力,特别是锯齿状腺瘤。

不同类型的息肉,癌变风险差异很大,因此,是否切除要根据病理类型、大小、部位等因素综合判断。

、息肉癌变率高吗?哪些息肉会癌变?

并非所有息肉都会癌变,但某些类型的息肉确实存在较高的恶变风险,需要重点关注。

1. 结肠息肉:癌变风险最高

结肠息肉是常见的消化道息肉,部分会发展成结直肠癌。腺瘤性息肉是最危险的类型,根据研究,

· 管状腺瘤:癌变率5%-10%

· 绒毛状腺瘤:癌变率30%-50%

· 锯齿状腺瘤:癌变率15%-20%

息肉越大,癌变风险越高,特别是大于1cm的腺瘤性息肉,癌变率显著上升。

2. 胃息肉:部分息肉需警惕

胃息肉大多数是良性的,但腺瘤性胃息肉有一定癌变风险,尤其是:

· >2cm的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可达30%以上

· 多发性胃息肉(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癌变风险极高

此外,长期胃炎患者(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胃息肉,癌变可能性也较普通人群高。

3. 胆囊息肉:大部分无害,但少数要警惕

胆囊息肉主要是胆固醇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胆固醇息肉一般不会癌变,但腺瘤性息肉大于1cm的息肉可能会发展成胆囊癌。

4. 其他部位息肉

· 鼻息肉:一般是炎性或过敏性增生,不会癌变,但可能影响呼吸或嗅觉。

· 子宫内膜息肉:部分可能是癌前病变,特别是绝经后女性的异常出血要警惕。

三、哪些息肉需要切除?

尽管不是所有息肉都会癌变,但高危息肉必须切除。以下是几类必须手术或定期监测的息肉

1. 需要切除的结肠息肉

l 所有腺瘤性息肉(无论大小)

l 大于1cm的息肉(无论病理类型)

l 锯齿状腺瘤(有较高恶变潜力)

l 多发息肉

l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的息肉癌变率非常高,需要高度重视,到专业医疗机构评估后开展个性化治疗。

2. 需要切除的胃息肉

l 腺瘤性胃息肉,尤其是>1cm的

l 多发性胃息肉,特别是家族性病史者

l 伴有胃炎或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息肉

3. 需要切除的胆囊息肉

n >1cm的胆囊息肉(恶变可能性增加)

n 生长速度快的息肉(短期内明显增大)

n 胆囊结石合并息肉(合并胆囊癌风险增高)

n 有胆囊癌家族史的息肉患者

4. 其他情况

n 子宫内膜息肉:绝经后女性、伴随不规则出血者,建议切除。

n 鼻息肉:如果阻塞鼻腔影响呼吸,或频繁复发,可考虑手术。

四、总结:息肉不是小事,别等癌变再后悔!

息肉是否需要切除,取决于病理类型、大小、数量和恶变风险

1. 高危息肉必须切除(如腺瘤性息肉、大于1cm的息肉、多发息肉等)。

2. 某些息肉可定期观察(如小的增生性息肉、胆固醇息肉等)。

3. 良性息肉不代表可以完全忽视,定期体检和随访很重要,特别是胃肠道和胆囊的息肉。

总之,发现息肉后,不要过度恐慌,,即使是腺瘤性息肉,演变为癌症也需要5-10年之久,但也不能掉以轻,听从医生建议,合理评估息肉的风险,及时处理该切除的息肉,是预防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评论
建设张学英
进士级
胆囊息肉主要是胆固醇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胆固醇息肉一般不会癌变,但腺瘤性息肉或大于1cm的息肉可能会发展成胆囊癌。
2025-02-17
中气旋
少师级
要注意
2025-02-22
丁振奎
贡士级
阅读
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