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收好这份“教科书式”的食道异物急救指南,关键时刻能“救命”!

湖南医聊
分享权威、有趣、实用、及时的健康科普资讯。
收藏

近段时期,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迎来了不少因吞食异物导致食道受伤的患者。

异物种类多得让人咋舌:鸡鸭鱼的骨头、坚硬的坚果壳,甚至还有不小心混入食物的牙签、铁丝,简直防不胜防。

因为这些意外,不仅要忍受身体的疼痛,还得花钱看病,实在太糟心了。所以,今天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给大家送上一份超实用的急救指南,希望大家远离风险,美食与健康兼得!

一、节后饮食,这些 “刺客” 仍要警惕!

1、“第一刺客”:鸡鸭鱼的偷袭

聚会餐桌上,鸡鸭鱼肉是必不可少的主角。一家人热热闹闹边聊边吃,很容易放松警惕。

尤其是老年人和小朋友,老年人更容易发生食道异物,主要是老年人牙齿缺失、松动或假牙适配不佳,导致咀嚼不充分,食物块较大或未完全碾碎,增加误吞尖锐异物(如鱼刺、碎骨)的风险。

加上随着年龄增长,咽喉肌肉力量减弱,吞咽协调性下降,老年人唾液分泌减少,食物或异物容易滞留在食道中。

而小朋友的心思可能早就飘到外面玩耍了,吃饭时狼吞虎咽,稍不注意就会把鸡鸭鱼的骨头吞进肚子。

这些骨头尖锐得很,一旦卡在食道,就会划伤食道黏膜,严重的甚至会刺穿食道,引发大出血或者感染,想想都可怕。

2、“第二刺客”:坚果、枣核的陷阱

节后未“消灭”完的各种坚果。一家人围坐看电视,嗑着瓜子、花生,喝着银耳红枣羹,别提多惬意。但嗑坚果吃红枣时要是走神,就可能把坚果壳红枣核吞下去。

坚果壳枣核质地坚硬,边缘锋利,同样容易卡在食道,给我们带来大麻烦。

3、“第三刺客”:硬币、玩具零件等小物件的“悬疑片”

家里有小朋友的可要格外留意了。小孩子好奇心旺盛,对什么都感兴趣,看到小物件就想往嘴里塞。

家里人多热闹,大人难免照顾不周,小孩子就可能趁大人不注意,把硬币、玩具零件、小珠子等吞进肚子。这些小物件一旦进入食道,很难自行排出,必须及时就医处理。

4、“第四刺客”:混入食物的“烹饪彩蛋”

烹饪饭菜、美食因为忙碌,很容易忙中出错,把一些不该混进食物的东西煮进锅里。

比如匆忙中可能忽略混入的牙签、包装碎片等异物,这些异物要是被误食,也会卡在食道,威胁我们的健康。

二、食道异物到底有多危险?

(一)局部损伤

1、黏膜损伤与出血:异物在食道内停留,会直接与食道黏膜接触,很容易划破或擦伤食道黏膜。比如鱼刺、鸡骨头等尖锐异物,可能会像小刀片一样,瞬间就将食道黏膜划破,导致局部出血。

这种出血如果比较轻微,可能只是少量血丝,但如果损伤到较大的血管,就可能出现大量出血,情况会非常危急。

2、食道穿孔

当异物较为尖锐且停留时间较长,或者在试图吞咽异物时用力过猛等,都可能使异物穿透食道壁,造成食道穿孔。

这就如同在一个原本密闭的管道上弄出了一个洞,食道内的食物、唾液等就会通过这个洞进入到食道周围的组织,引发严重的感染和炎症。

3、食道狭窄

如果食道异物长期存在,或者异物造成的损伤比较严重,在损伤修复的过程中,纤维组织会增生。

就像伤口在愈合时可能会留下疤痕一样,食道内的纤维组织增生会导致食道管腔变窄,影响食物的正常通过。患者会逐渐感觉到吞咽越来越困难,甚至连喝水都可能变得不顺畅。

(二)感染相关问题

1、食道周围炎:食道穿孔后,外界的细菌等病原体就会随着食物、唾液等通过穿孔处进入食道周围组织,引发食道周围炎。此时,患者会感到胸部或颈部疼痛加剧,还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2、纵隔炎:由于食道位于纵隔内,食道穿孔后,感染很容易扩散到纵隔,引发纵隔炎。纵隔内有许多重要的器官和血管,纵隔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可能会导致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3、肺部感染:如果异物刺激食道,引起食道黏膜的炎症反应,炎症可能会蔓延到气管和肺部。

另外,当患者因为食道异物而出现吞咽困难时,食物或唾液可能会误吸入肺部,从而引发肺部感染,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肺部功能。

(三)其他严重后果

1、窒息:当较大的异物堵塞在食道上段,尤其是靠近咽喉部位时,可能会压迫气管,导致气道狭窄甚至完全堵塞。

这种情况非常危险,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快就会因窒息而危及生命。

2、血管损伤:食道周围有许多重要的血管,如主动脉、颈动脉等。

如果异物刺破食道后,进一步损伤到这些大血管,会引发大出血。这种出血往往非常凶猛,患者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失血性休克,死亡率极高。

3、形成瘘管:长期存在的食道异物可能会导致食道与周围的器官之间形成异常通道,即瘘管。

比如食道与气管之间形成食管气管瘘,患者在进食时,食物可能会通过瘘管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和肺部感染;食道与胸腔之间形成瘘管,则可能导致胸腔感染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食道异物卡喉事件在春节期间高发,轻则引发疼痛不适,重则导致食道穿孔 、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如何科学应对突发状况?这份急救指南请务必收好!

三、这份急救指南,关键时刻能救命!

1、判断异物类型和位置

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吞食了异物,首先要努力回忆异物的类型、大小以及吞食时间。这对医生判断病情、选择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如吞咽疼痛、呼吸困难、呕吐等。一旦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症状,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并进行紧急抢救。

2、海姆立克急救法

若患者因吞食异物导致气道阻塞、窒息,应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抢救。

对于成人和 1 岁以上的儿童: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离患者约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让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保持患者身体前倾,头部略低,嘴巴张开。

双臂环绕患者腹部,一手握拳,拇指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的手,用力向内、向上冲击患者腹部,每秒约 1 次。重复操作,直到异物排出或患者恢复呼吸。

对于 1 岁以下的婴儿:将婴儿面朝下,放在自己的手臂上,用手支撑住婴儿的头部和颈部,保持婴儿身体前倾,头部略低。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用力拍打 5 次。

然后将婴儿翻正,面朝上,放在自己的手臂上,用两根手指在婴儿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胸骨下半段处,快速按压 5 次。重复交替进行背部拍击和胸部按压,直到异物排出或婴儿恢复呼吸。

四、饮食安全小贴士,让你吃得放心又开心

1、细嚼慢咽

吃饭时一定要细嚼慢咽,切勿狼吞虎咽。尤其是吃带骨头的食物时,要仔细挑出骨头,避免误吞。同时,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时不要玩耍、打闹。

2、避免边吃边说话

家人团聚,聊天氛围热烈。但吃饭时还是要尽量避免边吃边说话,以免食物误入气管。如果要说话,先把嘴里的食物咽下去再开口。

3、注意食物的处理

准备食物时,要认真清洗和处理食材,避免混入异物。处理肉类和蔬菜时,要仔细检查是否有骨头、石子等。烹饪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要把牙签、铁丝等物品混入食物。

4、妥善保管小物件

家里有小朋友的,要把硬币、玩具零件、小珠子等小物件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防止孩子误食。同时,要教育孩子不要把小物件往嘴里放,一旦不小心吞下去,要及时告诉大人。

5、定期检查口腔和牙齿

老年人和儿童的口腔和牙齿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出现牙齿松动、假牙脱落等情况。因此,要定期检查口腔和牙齿,及时修复或更换松动的牙齿和假牙,避免在进食过程中发生意外。

愿这份科普指南助您远离意外,安心享受团圆时光。

觉得有用?建议把本文设置为“饭前必读”,并转发给家族群,毕竟——“你永远不知道二姨夫的假牙会出现在哪道菜里”……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 眼耳鼻喉科 龙弦琼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评论
科普中国俄体镇023
太师级
202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