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博物馆
『 海博荐书』栏目
围绕
“大海就在那:中国古代航海文物大展”
推出『 特展荐书』专题
用阅读的方式,体验特展中的航海历史之美
提到“奢侈品”,人们往往会想到西方的国际知名品牌。其实,“世界级奢侈品”的开创者是中国。经过千年的洗礼,直到现在,这一世界级的奢侈品仍在中国文化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她就是丝绸。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
1995年新疆尼雅遗址出土
丝绸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发明之一。随着西汉时期张骞凿空西域,中国丝绸通过贸易向外传播,东传朝鲜、日本,西达中亚、西亚乃至欧洲。丝绸伴随着古老的中国走过悠悠岁月,成为中国的一张独特名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丝绸就是中国文明发展的见证和文化艺术的瑰宝,是西方人记忆中的东方遐想,更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书中自有锦绣程
《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是一本研究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发展史的著作,作者赵丰先生以其雄厚的学术积累,借助大量考古发现的丝绸,对过去考古工作中难以处理的丝织品进行详细探究,补充了丝绸之路研究的实物——“丝绸”部分。作者用简洁的语言、详实的考古例证和开阔的视野深入分析了织物技术和纹样发展,成就一本全面、详实的中外丝绸交流史著作。
全书共十三章,以中国丝绸为主线,按时间顺序,详细阐述了“丝绸”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和流变。如上古时代,作者从丝绸的起源、早期丝绸的考古学证明、阿勒泰早期的草原丝绸之路、欧洲的丝绸传说、汉晋时期中国丝绸的西传和希腊化艺术对于纺织品的影响以及东西方织锦的传播与影响等方面进行重点阐述。
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采桑图
王祯《农书》中的《先蚕图》
中古时代作者则重点从波斯、粟特织锦的东传、隋朝何稠仿制波斯锦、唐初窦师纶陵阳公样到敦煌和法门寺丝绸的大唐新样等方面介绍了该时期中国丝绸的蓬勃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的中国丝绸对日本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与契丹、西夏、回鹘之间的丝绸交流也日渐繁盛。
新疆吐鲁番出土的方格兽文锦
蒙元时期,作者通过描述中国丝绸对高丽的影响以及与波斯织工的交流展现了中国丝绸的时代风采。该书的最后一部分阐述了大航海时代到来后,明清之际中国宫廷中西洋锦的来历和西方中国风的形成。
法隆寺藏四天王狩狮锦(局部)
龟背狮象莲座纹锦图案复原
全书图文并茂、文字细腻、功底扎实,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中外丝绸的交流史。考古实物的支撑,凸显了本书的学术性与专业性。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为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
作为丝绸史方面的专家,赵丰馆长担任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古代纺织品研究中心(CIETA)理事、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IASSRT)主席、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IAMS)副理事长、国际丝绸联盟(ISU)副主席及历史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并著有《唐代丝绸与丝绸之路》《织绣珍品:图说中国丝绸艺术史(中英对照)》《辽代丝绸(中英对照)》《中国丝绸艺术史》《天鹅绒》《敦煌丝绸》等学术成果,主编《中国丝绸通史》《纺织品考古新发现》《敦煌丝绸与丝绸之路》等作品。
由书及展
中国丝绸制品以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从西汉开始大量向西运往国外,并在海上贸易兴起后,成为最重要的外销商品之一。沟通东西方的商路被冠以“丝绸之路”之名,足见丝绸在古代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航海博物馆举办的“大海就在那:中国古代航海文物大展”的第四部分“海贸物语”展有数件丝绸制品,“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的丝质珍品展示了“国际奢侈品”的风采。
褐色绢无袖夹衣南宋(1127-1279年)
福建博物院藏
这件褐色绢无袖夹衣,出土于福建福州黄昇墓中。墓主黄昇(1227-1243年)为泉州知州兼提举市舶司使黄朴之女。墓中出土服饰、丝织品达354件,大都图案精美,织工上乘。此件夹衣轻盈若羽,剔透似烟,十分贴近人们对丝绸薄如蝉翼的想象。
黄色素绢围胸 南宋(1127-1279年)
福州市博物馆 藏
纱罗对襟上衣南宋(1127-1279年)
福州市博物馆 藏
延伸阅读推荐
作者:沈从文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份:2011年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沈从文先生在博物馆工作多年的心血所成,是研究古代中国丝绸和服饰最早的学术成果之一。作者对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不同阶层服饰制度的发展、沿革,以及它和当时社会物质生活、意识形态的种种关联,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提出许多新问题、新见解。
作为我国第一部古代服饰的学术研究专著,该书不仅填补了服饰研究中的诸多空白,还对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文物鉴定等很多学科有重要的学术贡献,兼具学术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双重价值,堪称“文化史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