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咨询:“西柚减肥法”怎么样?
其实之前没听说过这种减肥方法,到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是一位女明星在微博上分享推荐的:
微博截图
微博截图
微博截图
图片中的两张食谱就是所谓的“西柚减肥法”餐单,那么我们就来说说这份餐单,看看到底是否能用来减肥!
01 每个月减多少斤合适?建议0.5公斤/周
西柚减肥法中首先就写了:如果按照餐单来吃,两个半月的时间就能让你瘦下去52磅。52磅折算下来就是23千克,也就是两个半月会瘦下去46斤。
这个数字真是很吸引人呀,对于胖子们来说这个成果真是太诱人了。
不过,可别高兴的太早,这个减肥速度也太快了吧!过快的减肥方式不仅仅会出现皮肤松弛、肌肉率降低、免疫力下降、容易反弹等问题,女性还会出现闭经的情况。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建议:每周减重0.5公斤,使体重缓慢降低到目标水平。
《中国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中还提到:在6个月的时间达到10~15%的体重下降,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而且有利于健康的目标。比如一个120斤的人,那么建议6个月的时间减少体重为12~18斤。
02 不吃主食危害大!看餐单上的安排可得知:三餐都是没有主食的,就是西柚汁+蛋白质食物+沙拉。
计算下来全天的热量不超过800kcal,属于极低热量饮食,和之前的饮食相比,会产生很大的热量缺口,刚开始的减肥速度会很快。
但按这么吃下来,容易引起乏力、头晕、虚弱、畏寒、肌肉痉挛、便秘、胃肠不适、脱发以及皮肤干燥等问题,还可能引起月经紊乱甚至闭经、尿酸高或诱发痛风,也会增加胆结石的风险[1]。
饮食中没有主食,身体就会缺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西柚的碳水化合物很低,为7.8g/100g[2],即便每天吃2个西柚(去皮后可食部约600g),碳水化合物也仅仅46.8g。但其实,按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的最低要求1000kcal来算,建议减肥的女性每天需要摄入150克碳水才行。
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不仅容易造成低血糖,身体还会产生过多的酮体,长期则会出现酮血、酮尿;另外,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身体就会动用机体组织的蛋白质来供能,浪费蛋白质,还会出现便秘、口臭、乏力等问题。
03 减肥必须喝脱脂牛奶吗?这份餐单中的小食部分写着,要求是脱脂牛奶,其实减肥并不一定要喝脱脂牛奶的。
在瑞典有一项研究表明:喝全脂牛奶更有利于保持体形。[3]这项研究选择了近2万名瑞典妇女,从1987年开始对她们的饮食习惯进行记录并计算她们的BMI体重指数(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之后每隔10年对她们的BMI指数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坚持每天喝一杯全脂牛奶或食用高脂肪奶酪的女性,其BMI指数与实验初期相比有明显下降,而高脂肪奶酪的瘦身效果比全脂牛奶还要明显。有研究显示:全脂牛奶中的共轭亚油酸具有分解脂肪、增加机体蛋白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4]
另外,从热量上来看,一袋200mL牛奶,全脂和脱脂的热量差值约为62kcal。如下图:
图:全脂牛奶营养成分表
图:脱脂牛奶营养成分表
这个热量差距,只需要快走10分钟就可以消耗了,或者做菜的时候少放8g左右的食用油,或在吃的时候过一下水,都可以很轻松的减少62kcal热量的摄入。
04 吃降压药的人 慎吃西柚!葡萄柚含有的黄酮类柚皮苷和呋喃香豆素等化学成分,可以与近40种通过肠道内的CYP3A4进行代谢的药物发生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强降压药的药物效果或者出现其他不良反应,不利于病情控制。另外,还可能引起过度的血管扩张,比如用二氢吡啶类非洛地平、尼卡地平、硝苯地平、尼索地平或尼群地平治疗高血压时,不可以吃葡萄柚。[5]
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对于服用药物的人,吃西柚一定要谨慎。
总结一下:
科学减肥不能心急,建议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不用固定吃什么食物,只要做到食物多样化就好。每天摄入12 种以上的食物,每周 25 种以上。
建议每餐大概主食占1/4,蔬菜占1/2,瘦肉、水产品占1/4,其中主食粗细搭配,全谷物和杂豆占主食1/3。
西柚减肥法并不推荐,也不值得尝试。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出版社《肥胖症:从基础到临床》第1版.328
[2].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
[3].张越.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全脂牛奶有助保持体形[J].健康伴侣,2007(3):8-8.
[4].魏登邦, 张宝琛. 共轭亚油酸对脂肪代谢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2, 000(011):54-55.
[5].Bailey, D.D.G., Dresser, G.K. Interactions Between Grapefruit Juice and Cardiovascular Drugs. Am J Cordiovosc Drugs 4, 281–297 (2004). https://doi.org/10.2165/00129784-200404050-00002
作者 | 薛庆鑫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注册营养技师 健康管理师 公共营养师
审核 | 宋 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
本文首发于“科学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