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二科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乳腺肿瘤专业30年,擅长乳腺癌的个体化综合诊治,尤其是以保乳手术为中心的早期乳腺癌微创治疗及中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手术、放疗等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年轻乳腺癌的精准治疗策略也是她近些年的研究重点。
求学与荆棘
刘红1991年从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又经过3年硕士、3年博士研究生的学习,谈起三十余年从医生涯的经历,刘红教授满脸是真切的笑容,“是妈妈对我的鼓励,让我毫不犹豫地踏上了从医之路“。
“我觉得我女儿特别善良,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医生。”母亲的这句话让刘红至今记忆犹新。1986年,年轻的刘红如所有莘莘学子一样踌躇满志,带着自己的理想迈入大学校门。
作为一名医学生,首先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对这个特殊专业的不适感。“上大学的时候我曾经哭过两次”刘红教授充满温润的神情中透露出少年般的羞涩。
“第一次是大一的时候,我们第一次去解剖室,当我们推开门,毫无防备地看到门后面挂着人体骨架随着寒风摆动发出“咣当咣当”的声音时,我怔了一下,眼泪便像珠子般随着抽泣声吧嗒吧嗒地流了下来。第二次是老师让我们打扫解剖楼的卫生,周末楼里没什么人,光线也很暗淡,我们打扫完卫生出来一扭头看见了停在门口的四具尸体,就像突然触碰到什么一样,哇的一声就叫了出来。以至于后来去餐厅用餐,都会刻意避开一些烧鸡类的肉食。”刘红教授笑着娓娓道来初入医学院的窘迫。然而,克服心理的恐惧也仅仅是第一步,医学是一个枯燥且内容冗杂繁多的学科,谈起自己的学习生涯,刘红教授不经感慨年少时期对知识热切的求知欲。长期的刻苦学习使得刘红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分配到在乳腺肿瘤诊疗方面独领风骚的天津市肿瘤医院。
“您为什么选择乳腺肿瘤这个专业呢?”随着问题的深入,刘红教授微微抬头,思绪回到青春懵懂时期。“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动手能力很强,性格上比较喜欢快刀斩乱麻,于是选择了外科领域,再者有着身为女性的特殊优势,便选择了乳腺肿瘤专业。” 听完这些,我才发现,往常在我心中一向严厉稳重的医生随即多了一层烟火气息,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青春和荆棘,也正是这些经历和成长让刘红教授成为一位有温度的医生。
医疗与热枕
“妙龄女大学生患胃癌离世”“女童患癌父母卖血治病”等等关于癌症年轻化的报道近两年来愈演愈烈。作为对女性危害最大、也是世界第一大癌种的“乳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
在乳腺肿瘤方面具有权威性的刘红教授面对这类问题尤为严肃,“关于我为什么会重视乳腺癌年轻化的问题,主要源于我的临床感受”。紧接着,刘红教授讲述了从医生涯中难忘的医患互动。
那是1991年,刚刚毕业的刘红初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科。那时一年的的乳腺癌手术量大概才600例,这些病人也大多是知天命的年纪,从病人的入院、检查、手术到术后化疗,这一系列流程下来,前后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医护工作者和病患们渐渐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在中年人是乳腺癌高发人群的情况下,一位来自某大学的女硕士研究生患者引起了刘红教授的特别关注。29岁是多么美好的年纪,怎么会得乳腺癌呢?他们针对年轻患者的病情做了详细的个体化诊疗方案之外还发动了捐款。对于这个患者的遗憾之余也引发了刘红教授对于乳腺癌年轻化的疑虑,“现阶段,中国一半的乳腺癌患者为育龄阶段年轻女性,她们已经成为病房里的‘主力军’,并且数量还在逐年增涨”。
2020年,一位20岁患乳腺癌的的大二学生也让已为人母的刘红教授下了不少心血。提起这位女大学生,刘红教授眼中闪烁着慈母般的关怀。乳房对于她的身心健康来说是是十分重要的。“她才20 岁,正值青春,还没有结婚,没有生育,乳房对她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所幸在精心的治疗策略和手术方案下,她恢复得很好,无论是外观美观度上,还是治疗方面,效果都非常好。”刘红教授讲述着对女大学生的治疗,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对比高龄乳腺癌患者,年轻乳腺癌患者有其特殊性。首先,年轻患者受雌激素分泌旺盛的影响,病情的发展速度较高龄患者快。其次,很多年轻女性患病时还没有结婚生育,乳房完整不仅仅是美观度的问题,还包含了她们对于将来如何成为母亲的忧虑,这时候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尤为重要,需要医生把有效的治疗与患者的生活做好协调和安排。
在对年轻乳腺癌患者关注的同时,刘红教授对近年的一个中年病例也记忆深刻。还记得那是五年前,刘红教授去福建出差,当地一名医生说他好朋友的姐姐患有乳腺癌而拒绝治疗,希望请刘红教授帮忙会诊。问诊之后,凭借多年的经验,刘红教授便判断出这是一个三期偏晚的病人,需要及时治疗。然而,不管别人如何劝说,患者依然坚持认为自己吃斋念佛又跑步不会有什么问题,坚决不去医院。“当时,我和她还有其家人说了很多专业治疗方面的问题,后来才知道患者是不愿意接受身体的残缺,才拒不治疗。后来终于说动了她。三天后,患者给我打电话说要来找我做手术。”刘红教授用着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作为医生的赤子之心。
“有时候,医生的专业性和耐心可能会决定患者的走向。如果能让患者第一时间相信你,让她树立起对抗疾病的信心,你或许真的就挽救了一个生命。所以,我们也一直强调要做有温度的医疗。”刘红教授再次重复着这句话,她明媚的眼眸望着我,正午窗外的阳光洒满整个门诊,我知道这句话她不光是在对我说,更是在对自己说。
针对乳腺癌的防治,刘红教授给大家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要对乳腺的健康予以关注,常规的乳腺健康检查是必要的。
其次,要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高脂、高热量饮食要尽量避免,多吃蔬菜水果,作息要规律。
再次,面对工作生活上的压力,要及时疏导。另外,现在很多丰胸产品可能含有激素等危害乳腺健康的成分,一定要谨慎使用。平时,塑身衣也不建议常穿。
最后,患病并不可怕,一定不要轻言放弃。
希冀与奋斗
作为一个备受尊重的职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医学的世界。在讲到对年轻从医者的建议时,刘红教授有很多感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图书馆里五年的文献都已经算是新的了,要想查看一些重要文献还需要去医学情报研究所,想看最新的原版杂志基本就是奢望,可以说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非常少,但我们当时对知识的渴望却一点都不少。如今的互联网非常发达,瞬时的国内、国外的医学资讯可以随时获取,我觉得现在的青年人是非常幸运的。”现在,年轻人的成长环境、成长氛围更加宽松,成长路径也更加多元化,刘红教授提醒大家,作为当代年轻人,更应该珍惜青春时光,注重各方面的沉淀和积累,最终才能成为时代的翘楚。
在对乳腺癌青年人才的建设方面,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已经为之奋斗了10余年,团队从最初乳腺癌青年学组的20人发展到现在青年委员会近100人的规模,为青年人才搭建起提升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展示自我的一个高质量的平台。刘红教授作为青委会的主任委员,从2009年第一届青年学组成立以来,一直为青委会的组织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关于乳腺癌知识的科普活动,青委会通过舞台剧的形式呼吁全社会提高对乳腺癌的认识和关注,让大家树立起直面病魔的勇气和共同抗癌的信心。
采访接近尾声,“回望30余年的从医经历中您最大的欣慰和遗憾是什么?”刘红教授微微抿嘴,轻声重复着问题,俨然一副认真思索的神态。“我最大的欣慰是,治好的病人越来越多;我最大的遗憾是,需要治疗的病人也越来越多。”短短一句话,道尽了一位将青春和热忱贡献给医学事业,默默无闻的奉献者的前半生。
尽管目前乳腺癌是治愈率最高、生存期最长的癌症之一,但是提高早筛早诊早治率才能进一步攻克乳腺癌,刘红教授如是说。
面对穷凶极恶的病魔,总有一些人冲在前线,用自己最大的赤诚,温暖着这个世界。正如刘红教授一直强调的“做有温度的医疗”,一滴春雨虽不能滋润万物,但终能汇聚成河奔腾呼啸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