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泱泱大国“说到做到”,你能想到哪些事情?

李雷
中科院生物学博士。擅长生物、医学、健康。年更新近300图文
收藏

作为一座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说到做到的例子举不胜举。但是,20年前,中日的家蚕基因组之争,因为日本的毁约,我国进行了一次非常漂亮的绝地反击的事情,大家还都有印象吗?今天我就为大家娓娓道来!

—————————

01,家蚕——华夏

—————————提到家蚕?你想到什么?是古蜀蚕丛?是劝课农桑、帝先农后亲蚕?是丝绸之路?还是“华夏”中的华字?大概都有吧?毕竟,丝绸基本贯穿了我国的上下五千年,为我国做了不少贡献!
我们古称华夏,而华是怎么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丝绸。《春秋左传正义》:“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而服章之美的服,正是丝绸这种中国古人掌握的独有技术。考古发现,在5000年前,我国先民就有了丝绸技术了,仰韶文化中发现的丝绸距今约5300至5500年。

可以想象,在绝大多数世界还处于"披树叶、裹兽皮"的时代,我国已经拥有了蚕丝这种高级的纺织品,做成了华美的服章,这也是为何我们在民族早期命名中给自己加上了“华”这样一个字,这就是当年其他人眼中的“黑科技”啊。

马王堆丝绸文物

以至于,周礼以降,每年都举行亲蚕礼,由皇后所主持,率领众嫔妃祭拜蚕神嫘祖、并采桑喂蚕,以鼓励国人勤于纺织,和由皇帝所主持的先农礼相对。

甚至到了唐朝,都有外国人(波斯)觐见唐代官员的时候以为是隔着两层看到的黑痣,结果细看才知是5层,可见“薄如蝉翼”的高超纺织科技,一直掌握在我国手里。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与家蚕的对比图。
而作为吐丝的家蚕,可以说是我国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经济动物了,作为丝绸之国,蚕丝甚至一度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产品,无论是汉代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还是唐宋开始的海上丝绸之路,都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核心产品,成都更是被称为锦官城。

不仅如此,丝绸更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文化的传承基质。

比如在新疆和田出土的汉代文物中,就发现了一件织锦,上面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八个篆体汉字。

其他更不用说,什么“云中谁寄锦书来”之类的。

而作为生产丝绸的家蚕,也是我国专属,是我国先民们独立从野蚕驯化最终而形成了今天的家蚕,可能当年的蜀国国王蚕丛也是曾经驯化家蚕路上的一位关键人物。

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家蚕就是我国发现我国驯化并且在我国历史上占据了相当位置的存在。

————————————

02,养蚕,成了全世界的行为

————————————

随着经济交流,尤其是家蚕扩散到海外后,慢慢国外也掌握了家蚕的养殖和丝绸纺织技术。

以至于,到了后来,全世界养蚕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行为。

而养殖家蚕中,以日本尤为发达,甚至某种程度不逊于我国。

作为我国文化的辐射范围,日本同样也有"亲蚕礼"这一节日,皇后亲自养蚕。

《日本书纪·雄略纪》:“三月辛巳朔丁亥(七),天皇欲使后妃亲桑,以劝蚕事。爰命蜾蠃聚国内蚕。”

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完成,标志着生命科学进入了基因组时代,那么,基因组测序就成为了新一轮竞争。

————————————

03,家蚕,日本的选择之一

————————————

上面提到的基因组测序竞争事宜,而家蚕,因为成了世界性的行为,所以也一样提上日程。

其实不得不承认,这个时候,家蚕的先进技术,已经某种程度上在日本了,日本经过了多年的改进和选育,已经拥有了更多的家蚕品种资源(其中有部分是直接从我国夺走的),而且,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在科技上更是遥遥领先。就比如基因组技术上。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1990年启动的,而共同承担这个计划的5个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可见日本在基因组技术上的超强优势,与之对比的是,我国是1998年才幸运的在访美后拿到了1%的机会,最后勉强成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正式参与国之一。

而在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同时,日本也没有放弃其他的物种,家蚕,正是日本的选择之一。

作为我国的国器之一,家蚕基因组当然不能完全被日本垄断啊,所以我们就希望能够和日本合作,争取能够分担一部分工作,避免家蚕基因组资源彻底成为日本独家掌握的。

这种情况下,我们先努力的证明自己,面对毫不占优势的情况,我国科学家并没有放弃,早在2000年我国就率先完成了10万条家蚕EST测序(这个算是一部分家蚕基因组的解读),因此也为我国赢得了家蚕领域的一定话语权 。

于是,2000年,我国带着自己的10万条家蚕EST前往日本,希望能够在日本主导的家蚕基因组计划中承担一部分工作。

当时,日本也同意了,中日双方达成了“中日合作完成家蚕基因组测序”的协定。

———————————————————

04,日本出尔反尔,中国迎难而上,绝地反击

———————————————————

然而,就在我们庆幸没有被日本方面抛弃的时候(没错,技不如人,真没办法,想象下我们今天在芯片领域的苦),日本却出尔反尔。

2002年,日本单方面撕毁协议,抛弃中国,独立开展自己的计划。这一年,日本确立以破解家蚕基因组来“开拓21世纪日本丝绸之路”,并将2003年定为“日本丝绸之路元年”,可以说,日本决定要自己独吞了。

2003年,日本单独启动了家蚕基因组测序。

忽然之间,我们彻底失去了家蚕基因组的希望,这一古老的中国经济作物,这一承担着无数文化记忆的物种,它的基因组竟然可能会不属于我国,这对于我国的蚕桑工作者来说,可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没有退缩。

在彻底失去了和日本合作机会之后,我们决定,自己干,筚路蓝缕,那也要干。于是,家蚕领域的院士向仲怀先生(西南大学老院士,和袁隆平同一年当选)决定开启中国的家蚕基因组计划。

1,没有人才怎么办?

广募贤才,后来的家蚕基因组计划负责人、家蚕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业内第一个长江学者夏庆友教授,当时正在日本进修,向老亲自劝说夏庆友回国来主导这一项目,而夏庆友也毅然决然放弃了日本的优厚科研条件,选择回国。

2,没有资金怎么办?

砸锅卖铁。在当时我国经济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国家很难拿出这笔巨资。这种情况下,向老背水一战,首先把实验室多年来积蓄下来的1000万科研经费作为启动经费,可是这还是远远不够啊,怎么办呢?贷款。接下来去找银行贷款了1000万。这一勇敢行为,在今天都难以想象,贷款1000万做科研,但是那个年代,为了争夺科研制高点,我国科学家做到了。

3,没有时间怎么办?

拼,夜以继日,放弃休息。日本3月就启动了计划,而我国到了6月才启动。而且,当年,我国还面临着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雪上加霜。

但是,对于吃苦耐劳的中国人来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短短3个月,我国科学家夙兴夜寐的努力,最终赶在日本前面,率先完成了家蚕基因组计划。

2003年11月15日,中国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家蚕基因组测序计划告捷。

当中国公布了这一结果,日本就真的前功尽弃了。

从当年对我国的弃之敝屣,到后来的高攀不起,很快,家蚕基因组专有数据库正式建立,而日本方面彻底放弃。

————————————

05,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接下来,家蚕资源库建立,日本方面也只能选择将自己的家蚕资源送往中国,当然其他国家也一样,毕竟我国掌握了家蚕基因组的资源,并且拥有最大规模的家蚕资源,其他国家无论谁都达不到这个规模,只能最后一起搭建更加完善的家蚕资源。

当年年轻的拼搏团队
这是一场时间的竞赛,更是一场我国科技的逆袭。

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且在非典疫情的危机中,向仲怀院士以民族利益为重,承担巨大风险,最终打赢了这一场科技战争。

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批示:

“这是我国科学家继完成人类基因组1%计划、水稻全基因组计划之后取得的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并指示“继续攻关,扩大战果”。该项成果入选当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2005年,科技日版将这项成果评为“建国55周年我国科学家取得的55个世界第一”

2006年,家蚕基因组芯片研发成功,入选中国年度十大科技新闻。

2008年,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发布。

如今,家蚕领域研究,我国已经重回制高点,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家蚕的圣地,不少其他国家的该领域研究人员也纷纷赶赴中国开展研究和合作。这也是我国一个处于世界领先的领域,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2003年,那一次,说到做到的勇敢竞争。

———————————————

说到这里,今天的话题也该结束了。

今天的我们,科技不断进步,民族自信不断提升,但是这一切,并不容易,细想一下,甚至在20年前,我们都面临着如此弱势的科技地位,面对求合作而被毁约情况。

也许,这才是“说到做到”的意义,那就是,有些东西,如果实在是求不来,那就自己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