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新⽣⼉听⼒筛查?
1.国家规定——强调新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新⽣⼉疾病筛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2009年6⽉1⽇开始实施,规定全国新⽣⼉疾病筛 查病种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等新⽣⼉遗传代谢病和听⼒障碍。这些疾病在早期不易发现,且可导致⻓期的、严重的、多⽅⾯的后果。
2.“关键期”——“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
“关键期”理论认为,听障⼉童在早期发育过程中 存 在听⼒、语⾔等能⼒发展的关键期。错过关键期,即使给予再多的刺激,也难以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1]。新⽣⼉永久性听⼒损失的发病率约为1~3‰,我国每年⾄少新增2万名以上的听损新⽣⼉,⽽新筛是早期发现听⼒问题的关键⼿段[2、4]。
3.多⽅⾯负⾯影响——不只是听的问题
听⼒问题直接影响⼉童听觉、⾔语、语⾔的发展,从⽽影响与之相关的记忆、思维等认知能⼒损伤,并导致情绪、社交、学习、家庭关系等多⽅⾯问题。
特殊⼉童康复讲究“早发现、早诊断、早⼲预 ” 的三早原则,如何尽早地发现⼉童的听⼒问题?从医学⼿段来说,新⽣⼉听⼒筛查在及时发现⼉童听⼒问题,避免影响发育早期的听觉、⾔语、语⾔能⼒上起着关键的前提作⽤。
什么是新⽣⼉听⼒筛查?
新⽣⼉听⼒筛查是我国新⽣⼉筛查的项⽬之⼀,《办法》规定听⼒筛查程序包括初筛、复筛、阳性病例确诊和治疗。
检查⼿段包括⽿声发射(OAE)、⾃动听性脑⼲诱发电位 (AABR)、听性脑⼲诱发电位(ABR)、声导抗等,不同地区在检查⼿段和设备上可能有所差异,但殊途同归。
流程可以总结为“ 0 、1 、3 、6 、F ”
“0”指新⽣⼉出⽣后进⾏的初筛。
“1”指初筛未通过的婴⼉,需在出⽣后42天内进⾏复筛。
“3”指复筛未通过的婴⼉,应在出⽣后3个⽉内进⾏诊断。
“6”指确诊听⼒问题的婴⼉,应在出⽣后6个⽉内进⾏⼲预。
“F”指随访,确诊听⼒问题的婴⼉、⽆听⼒问题的⾼危⼉应定期进⾏随访。[3]
初筛或复筛未通过怎么办?
谨记“早发现、早诊断、早⼲预”的三早原则,依据 新筛流程,尽早对⼉童的问题进⾏⼲预,避免⻓远影响。
初筛或复筛通过后还需要注意什么?
虽然新⽣⼉听⼒筛查在发现新⽣⼉听⼒问题并提⽰家⻓关注和 及早⼲预上起着重要作⽤,但该筛查并不能发现迟发性、进⾏性的听⼒损失。⾼危因素也起到⼀定的提⽰作⽤。新⽣⼉听⼒损伤的常⻅⾼危因素包括[5]:
NICU住院超过5天
⼉童期永久性听⼒障碍家族史
巨细胞病毒、⻛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浆体原⾍(⼸形体)病等引起的宫内感染
出⽣体重低于1500克
⾼胆红素⾎症达到换⾎要求
病毒性或细菌性脑膜炎
新⽣⼉窒息(Apgar评分0~4分/分钟或0~6分/5分钟)
早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体外膜氧
机械通⽓超过48⼩时
⺟亲孕期曾使⽤过⽿毒性药物、袢利尿剂,或滥⽤药物和酒精
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听⼒障碍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病
随访是有听⼒问题或⾼危因素⼉童后续听⼒发展监控的重要环节,但因为时间、⼈⼒、经济等原因,很容易被放弃或忽视,从⽽延误治疗,进⽽影响⼉童听觉、⾔语、语⾔能⼒的发展,并进⼀步影响社会交往、学习等⽅⾯。
⼉童听⼒受损的“信号”
多种原因可造成普通⼉童听⼒受损,如严重的感冒、外伤等。考虑到⼩龄⼉童可能不能很好地描述⾃⾝的情况,家⻓应关注⼉童的听⼒状况,当⼉童出现听相关⾏为异常时,应提⾼警惕,⽐如:
1.看电视、看视频、听⾳乐时将⾳量调得很⾼;
2.时常抓挠⽿朵;
3.常侧头⽤某⼀边的⽿朵听声⾳;
4.时常呼名不应;
5.上课注意⼒不集中…
本⽂主要介绍新⽣⼉听⼒筛查的重要意义和相关问题,以期能提⾼家⻓对听⼒问题的关注,早发现、早诊断、早⼲预。
参考:
[1]梁巍.听障⼉童康复的原则[J].中国听⼒语⾔康复科学杂志, 2017(15):396.
[2]韩德⺠.新⽣⼉听⼒筛查——聋⼉的福⾳[J].中国医学⽂摘-⽿⿐咽喉科学分册,2007,22(1):1-2.
[3]郑芸,李刚.新⽣⼉听⼒筛查:0136F经验谈[J].临床⽿⿐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22):1727-1732. [4]中华医学会⽿⿐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学组,中华⽿⿐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会.新⽣⼉及婴幼⼉早期听⼒检测及⼲预指南(草案)[J].中华⽿⿐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1):883-887.DOI:10.3760/cma.j.issn.1673-0860.2009.11.000.
[5]《新⽣⼉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