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空中“魔术秀”:飞行可以静悄悄,变脸后“判若两鸟”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收藏

作者:贾亦飞(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在人类飞向天空之前,鸟类已经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了数千万年。或许自看到飞鸟的第一眼起,人类便对鸟儿们的飞翔技能心生向往,并且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也从未停止对飞翔秘密的探索。百变鸟儿翱翔在天空中,上演着自然演变的“魔术”。

自带降噪羽毛的猫头鹰

鸮形目鸟类,俗称“猫头鹰”,是典型的夜间活动的鸟类,也是人们所熟知的“捕鼠小能手”。

猫头鹰蓬松的绒羽起到降噪作用

作为夜行性鸟类,它们的视力和听力绝佳。城市中的鸮形目鸟类,例如长耳鸮,往往在入夜以后,站在高高的大树上,两只眼睛睁得又大又圆,周围一点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它的双眼。若是发现猎物,它便悄无声息地飞抵上空,迅速将猎物抓住。

无声飞行,是猫头鹰作为暗夜精灵的绝技之一。而这主要归功于它那一身蓬松的绒羽。当飞行时,空气穿过蓬松的羽毛,正好起到降噪作用。所以,不要以为猫头鹰顶着一张大圆脸是真的胖,那不过都是些蓬松的羽毛。

叱咤天空的“魔法棒”——鹰柱

在很多时候,人类会对老鹰感到畏惧,因为它们巨大的身形、锋利的嘴和爪子是一种凶残的象征。老鹰通常指鹰形目和隼形目的猛禽,它们以肉为食、生性凶猛,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是天空中天生的王者。

若是抬头观察一只飞翔中的鹰形目猛禽,便会发现,它的翅膀极为宽大,脑袋和尾巴则显得小了许多。它极少扇动翅膀,而是常常借助风力在天空盘旋,这也是猛禽区别于其他许多鸟类的特征之一。

在猛禽迁徙期间,常常能看到凤头蜂鹰借助上升气流盘旋升空,当数只凤头蜂鹰接连进入上升气流盘旋时,便形成所谓的“鹰柱”,这能为它们节省不少力气。

鹰形目的鸟类常常具有数量不一的“翼指”,这是它们翅尖上最突出的几根羽毛,即“初级飞羽”。飞羽是鸟类身上专门用于飞行的羽毛,而初级飞羽是翅膀外侧飞翔能力最强的那一部分。这些羽毛并不对称,较不灵活,以防在空中飞行时的扭曲。

飞行器的设计思想,离不开对猛禽飞行的研究

人类对飞翔的探索,很多时候是通过观察猛禽的飞行来进行的。例如,发明家达·芬奇曾通过观察一只赤鸢来探寻人类飞行的难题,并留下了手稿来阐述自己对飞行器的设计思想。或许正是因为那只飞翔的赤鸢所带来的启示,助力人类实现了飞行梦想!

流苏鹬的百变花衣

绝大多数鸟类会在繁殖时给自己换一身“衣裳”,或艳丽炫目,或起到装饰作用,但都是吸引异性的利器。例如雉类,它们往往雌雄长的不一样,雄鸟大多穿着华丽的外衣,有的甚至羽毛闪耀着各色金属光泽,极为炫目,也有的拖着长长的尾羽,极其夸张;而雌鸟长相则格外朴素,往往整体呈现暗淡的灰褐色、黄褐色。

繁殖季的流苏鹬脖子上会出现一圈蓬起来的羽毛,看似穿了一件花衣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当鸟类换成繁殖羽时,同一物种换羽后的长相差别并不大。但是在流苏鹬身上这样的看法并不成立。到了繁殖季,即便同是雄鸟,个体间的羽毛颜色差异也很大。流苏鹬的雄鸟在繁殖季时脖子上会出现一圈蓬起来的羽毛,就像流苏一般从头部垂直颈部。这一圈饰羽的颜色在不同个体间的变化非常大,五颜六色好不热闹。直到现在,人类也还没弄清流苏鹬的繁殖羽到底能呈现出多少种颜色。

大自然变化万千,而鸟类只是大自然中一个类群,人类亦然。人类对大自然的探索永无止境,但也应牢记,这个世界属于人类,也属于那些在空中变魔术的小精灵们。

知识链接

鸟类羽毛的色素色与结构色

鸟类羽毛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羽毛含有的色素体及其内部结构,并呈现出相应的变化。常见的黑色素和类胡萝卜素广泛分布在鸟类的羽毛中,是形成鸟类羽毛颜色最主要的色素。还有些鸟类的羽毛中具有特殊的色素,例如鹦鹉羽毛中的红、橙、黄色色素。

喜鹊翅膀和尾巴上呈现极具光泽感的绿色和蓝色,是羽毛所呈现出来的结构色

结构色的出现则是因为羽毛上凹凸的物理结构、羽小枝内的微小颗粒、气腔和液泡对光线折射和干涉作用而产生的变化色彩。作为北方常见的鸟类之一,喜鹊乍眼看去似乎只呈黑白两色。但若在阳光下,便会发现,它的翅膀和尾巴上时不时地闪现着极具光泽感的绿色和蓝色,而这就是羽毛所呈现出来的结构色。

(责任编辑 / 陈天昊 美术编辑 / 周游)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

评论
猎狼将军
庶吉士级
受猛禽飞行的启发,人类有了飞行器的设计思想。
202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