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3308 篇文章
有一些医学术语是非常专业的,老百姓看了以后摸不着头脑。比如说,我在门诊会碰到一些患者,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去做了肾脏B超检查,检查报告里提到了一个词汇,叫做肾盂分离。如果不是学习过医学超声相关的知识,很少有人会知道肾盂分离是什么意思。所以他们会拿着报告问我,“到底什么是肾盂分离?肾盂分离要不要紧?”
应该讲,大部分的肾盂分离是有问题的,很多时候肾盂分离其实就是肾积水。肾积水是因为尿液在从肾脏往下排出的过程中有阻碍,就像下水道不通路面会积水一样,尿液会滞留在肾脏集合系统里导致肾积水,在B超声像图上就会显示为肾盂分离。肾盂分离是一种图象状况,肾积水是一种病理状态。
但也有患者虽然B超显示肾盂分离,但其实没有梗阻,进一步做排泄性尿路造影检查,发现上尿路通畅,仅显示患者有壶腹型肾盂(显得比较宽大,像肾积水),在B超声像图上也会表现为肾盂分离。此种情况就属于正常,先天长得就是这样,不要紧,因为没有梗阻。
所以说,若B超报告说肾盂分离,可以有问题,也可以没有问题,这个时候就要结合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加以鉴别。不是B超医生故意“模棱两可”,而是很多情况下诊断疾病时,单一的影像学检查还不够,需要结合其它的信息。
进一步检查
肾积水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检查。
(1)体格检查
患侧可触及增大的肾脏。
(2)B超
简单易行的无创性检查,可以判断有无肾盂分离,还可通过估计肾皮质的厚度来间接评价患肾的功能,有时还可发现肾积水的病因,但需与肾囊肿、壶腹性肾盂等相鉴别。
(3)排泄性尿路造影
可见梗阻上方的输尿管扩张、肾盂扩张、肾盏杯口变钝、患侧肾盏显影延迟,帮助判断梗阻的部位和原因。对估计肾功能受损较严重的患者,还可以采用大剂量静脉点滴造影的方法。
(4)逆行造影
对排泄性尿路造影患肾不显影的患者,可采用逆行造影的方法来显示患肾的形态,获得梗阻的原因、部位等信息。
(5)CT
能显示肾脏的大小、轮廓、肾积水的程度、肾皮质的厚度等,特别是通过CT三维重建的图像能更直观地看到梗阻的部位及性质。
(6)磁共振
磁共振水成像能清晰地显示梗阻的部位。
(7)放射性核素检查
可以了解梗阻的程度及肾功能的情况,利尿肾图对鉴别是机械性梗阻还是功能性梗阻有重要的作用。
(8)肾穿刺造影
很少使用,但对排泄性尿路造影显影不佳又不宜进行逆行造影的患者,可协助弄清肾积水的程度及原因并及时引流尿液、挽救肾功能。
B超说肾盂分离时咋办?
很多时候,B超结果会描述为“肾盂分离,请结合临床或有进一步检查”,这时应该怎么办?我一般会询问有无症状、做体格检查、查尿常规,若患者有症状或肾区叩痛,或尿检异常,或B超显示中重度积水,或既往病史提示有肾积水可能,都会建议进一步检查,如排泄性尿路造影或尿路CT。若患者没有上述情况,又不愿接受X线辐射,或者怕麻烦不愿检查,我则会建议密切随访肾脏B超,看肾盂分离程度有无变化。此外,鉴别正常肾盂的生理性分离与尿路梗阻的病理性分离,有时还可根据肾窦液性区是否饱满来判断,生理性肾窦液性区常呈平行带状,而病理性液性区常有饱满感,有时饱满如气球形。膀胱过度充盈和大量饮水的患者,应嘱排尿后再检查。
有肾积水时怎么治疗?
肾积水治疗的目的是及时纠正积水的原因,争取肾功能最大可能的恢复。是否保留肾脏,主要取决于患肾的功能状况,如患肾已经丧失功能且有多种并发症,而对侧肾脏功能健全,则可行患肾切除术,但在切除患肾前应作慎重考虑,尽可能保留有功能的肾脏。除了通过造影、放射性核素检查来判断患肾功能外,在手术中,还可根据患肾皮质的厚度(>5mm)、从肾盂中抽出的尿液的pH(pH<6说明肾小管的酸化功能良好)及比重(尿比重>1.010说明患肾肾小管的浓缩功能尚好)来进行判断。
更多医学科普内容详见《从“难言之隐”到“心头敞亮”——泌尿外科行医札记》(王伟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泌尿系统疾病的患病率逐渐增高,常常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和痛苦。泌尿系疾病由于其私密性的特点,常常被看作“难言之隐”,患者难于启齿,因而未能及时就医;也有患者对这类疾病的了解和认识不足,导致贻误治疗时机;更有媒体上的不实广告和伪科普,使患者受到误导,蒙受巨大的损失和伤害。因此,有必要了解常见泌尿系疾病的诊疗知识,在发现疾病的苗头后可以早诊断早治疗,也可帮助预防疾病的发生。作者通过临床亲身经历的讲述对常见泌尿系疾病(如良性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畸形等)的诊疗知识进行科普,意在帮助读者预防和早期诊治常见泌尿系疾病。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泌尿系常见和多发疾病,内容结合本领域的医学进展,介绍近年来出现的有价值的新诊疗技术。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王伟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