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蓝,贵比黄金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收藏

自古以来,人类对天空就充满了神往与想象,苍天往往被视为神圣的领域。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试图在作品中表现天空的颜色,而天空的颜色又以蓝色最为常见。

真的很蓝(瑞士,马特宏峰)

(图:壹图网)▼

在自然界中,天然的蓝色颜料十分稀有难得。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希望获得最纯粹、最理想的蓝色,去表现天空的颜色。

古埃及人很早就开始应用蓝色颜料

将磨碎的石灰石、沙子、含铜矿物混合并加热

形成持久的釉料——埃及蓝

(图:shutterstock)▼

圣洁的群青

在欧洲中世纪,信仰基督教的人们认为天空是天堂之所在,是纯洁灵魂的最终归宿。而教会又是艺术家最主要的资助者。那个时代的艺术,都带有鲜明的宗教色彩,或刻画基督与圣母的形象,或描述天堂的样貌。而想要表达天空的颜色,向神祇致敬,又非蓝色莫属。

将天堂的颜色绘满教堂

毫无疑问将为教堂增添无上的荣耀

(瑞士-马特宏峰耶稣像,图:壹图网)▼

然而现实却是另一番景象,当时的欧洲十分缺乏优质的蓝色颜料,可用的蓝色往往淡而无力。但这也并不奇怪,例如在早期的西方艺术史中,无论是现存的史前洞穴壁画,还是希腊、罗马人留存至今的艺术作品,几乎见不到蓝色的踪迹。

中世纪早期的宗教绘画中,蓝色很少能够出现

那时圣母的长袍也多是黑色或灰色

比如拜占庭风格画作《圣母登基》

(The Ognissanti Madonna, 1306-10)

(图:wiki)▼

欧洲宗教和艺术界对蓝色有着持续的需求,到文艺复兴时期,这种需求更加强烈,有需求就会有供给,当时欧洲最具国际视野的威尼斯商人,通过波斯人从遥远的阿富汗带来了一种贵重的宝石,它又硬又重,呈现非常鲜艳、明亮的蓝色,这种石头就是青金石。

一块美丽的蓝色大石

(图:shutterstock)▼

在整个中世纪

青金石的主要来源是阿富汗的巴达赫尚省

(底图:NASA)▼

在威尼斯人看来,青金石与天空的颜色十分接近,适合用来描摹天堂。制作颜料的工匠必须非常有耐心,花费一周甚至两周的时间,第一步要将青金石研磨成十分细腻的粉末。由于青金石来到欧洲需要耗费数月时间,原石的价格已极其昂贵,所以它比其它任何颜料都要宝贵,在青金石的研磨过程中一丁点儿都不应该浪费。

所以,中世纪画蓝色本质上画得是啥?画得是钱!

(小汉斯·霍尔拜因作品,图:wikipedia)▼

经过缓慢地研磨,石头变成细腻的蓝色粉末,之后将其包在蜂蜡、松脂、阿拉伯树胶中,通过复杂的工序剔除杂质,然后放入具有腐蚀性的混合液体中,进入下一段操作流程......经过数周的努力,坚硬的青金石转化为海蓝色的粉末,这是一种比黄金还要贵重的颜料——群青。

经过提纯后的青金石去除了白色方解石及黄铁矿等杂质

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贵过黄金的顶级颜料

(图:图虫创意)▼

群青出现后,为中世纪晚期的欧洲人来说带来了某种启示,因为它比人们见过的任何蓝色,都更鲜明、纯净、强烈。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群青被视为神圣之物,很快被教会垄断。教会规定,只能用群青来画天堂和圣母玛利亚的外衣。意大利帕多瓦市的斯克罗文尼礼拜堂的壁画,便是由文艺复兴画家乔托完成。虽然这座教堂外表看来极其普通,但里面却是乔托创造的杰作,其内壁几乎每一寸空间都被乔托的画作覆盖,它距今已有700多年了。

斯克罗文尼礼拜堂,在当时既是艺术也是炫富

(图:shutterstock)▼

不过,乔托最显著的创新并不是墙上的一系列画作,而是天花板上的画作。头顶上,人们目之所及最美的景象,便是乔托用群青涂满天花板形成的灿烂深邃的蓝色拱顶,再画上金色的星星、上帝、耶稣以及其他圣人,构成了一副众神在圣洁的蓝色天堂俯瞰人间的图景。

在这幅著名的天顶画中,那辽阔且纯粹的群青,就是欧洲人心目中天堂的颜色。

康着你,一直在康着你

(图:shutterstock)▼

雨过天青云破处

在斯克罗文尼礼拜堂开建的约400年前,远在东方的后周世宗柴荣爱上了另一种青——天青。根据明代的笔记文献,传说柴荣对雨过天晴时天空的玄妙颜色十分着迷,因为这种颜色象征着后周国运兴隆。而它也在一次特殊的历史事件中,和瓷器挂上了钩。

雨后那一抹微妙的蓝色

(图:壹图网)▼

相传世宗柴荣(三武一宗之一)在“限佛”运动中颁布“铜禁”,朝廷除了铜制法物、兵器外,其余铜器尽皆交监铸钱。金银器没有了,铜制器物也没有了。皇宫里众多人员生活所需的器具,依照典章、祖制进行各种庆典、祭祀所需的礼器,以及宫廷的陈设之器,从何而来?

可以用这个

(图:光圈妮妮 / 图虫创意)▼

作为与瓷器多有交道,深谙制瓷之术的世宗柴荣,采用原料来源广泛,造价低廉的瓷器,替代材料稀缺,价值昂贵的金银铜器,便成了必然的选择;建窑烧瓷,以供宫廷之所需,更是顺理成章。以陶瓷之质,仿金银铜器之形,制精色异的柴窑瓷器也就应运而生了。

在景德镇的丙丁柴窑建筑内

现代设计的窑炉延续着柴窑古老的天青釉技艺

(图:Eddient / 图虫创意)▼

当负责烧制瓷器的官员请示官窑瓷器的颜色时,柴荣批复道:“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后周的官窑又被称作“柴窑”,由于后周国祚太短,并没有实物留下来,之后就进入了北宋时期。

柴窑的姿色后来由汝官窑继承

北宋进士欧阳修在其《 汝窑花觚 》诗中:

“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汝窑瓷较似,官局造无私。”

(图:图虫创意)▼

北宋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是一个道教信徒,也同样痴迷于这种颜色。因为道教以清淡为美,最不爱雕饰,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所以青色本身也比较符合道家的审美,他便命北宋汝官窑烧制这种颜色的瓷器。

汝瓷,介于蓝绿之间,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冷暖适中,内敛,不张扬,在视觉上令人非常舒适,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而汝瓷亦有传世瓷器流传到今,其光润的釉面有着细腻的开片,泛着淡淡的青蓝色,和“雨过天青云破处”的意境可谓十分契合。

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

(图:wikipedia)▼

天青色如此之独特,关于其烧造之法,最著名的传说就是在釉料里加入玛瑙石。根据宋代的文献,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写到:“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意思就是汝瓷在烧制时,会加入一些玛瑙的粉末,这也许就是汝瓷釉色的秘密。

随着靖康之难与北宋灭亡,汝窑烧制也停了下来,汝瓷釉色的烧制方法便从此失传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烧制汝瓷实在是太难了!

以颜色即可取胜,既是审美之高级,也是技艺之高端

(图:图虫创意)▼

烧造汝瓷用的是倒焰窑,上下温差较大,在小小的窑室中,很难做到均匀加热,瓷器窑位不同,颜色就不同。另外,它和钧瓷不同,钧瓷是铜还原,汝瓷是铁还原,含有微量的铁,因此颜色为青;而釉料又不含任何人工化学成分,是数十种天然石料配成,关于原料和分量,都没有流传下来。

作为一种高超的艺术技法,后世匠人们一直想要复制这种釉色,结果显然,成功者寥寥无几。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壹图网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天之苍苍,其正色乎?

作者:小贝

校稿:朝乾 / 编辑:木木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