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自然百科】谁才是“金雀花”?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原创
宣传原创科普,科研成果,旅游咨询等信息。
收藏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中科院武汉植物园

我在闲暇时候,喜欢翻阅各种短视频,偶遇一主播,正在讲解如何食用“金雀花”。作为吃货的我,当然是认真的进行了一番观看。要知道吃花,对于我们湖北人来说还真是难得一见的。

锦鸡儿炒鸡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只见主播在自家的山头上采来了“金雀花”,又从自家的鸡窝中掏出来几个土鸡蛋,将鸡蛋打散,加入淘洗干净的“金雀花”和一点盐巴就下锅煎制了。

隔着屏幕的我都闻到了一阵香味。

于是我开始查询此“金雀花”到底是何许“人”也?“金雀花”虽好,可不要随便称呼哦!跑到《中国植物志》里去逛一圈,你叫一声“金雀花”,一下子就出来了3个都是豆科的小宝贝。

首先我们来看看主播吃的这种“金雀花”,它就是我们所说的锦鸡儿。

锦鸡儿(Caragana sinica)是豆科锦鸡儿属植物。又叫金雀花、大绣花针、土黄芪,这些名称大多是江浙地区的叫法。还有称为黄雀花、黄棘等说法。只谈其名就觉得十分有趣。

在清代•陈淏之的《花镜》中便有提到“金雀花,枝柯似迎春,叶如槐而有小刺,仲春开黄花,其形尖,而旁开两瓣,势如飞雀可爱。乘花放时,取根上有须者,栽阴处即活。用盐汤焯干,可作茶供。”

原文中的“金雀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锦鸡儿。作者描述的锦鸡儿叶子和槐树形态相似,我们现在又叫做羽状复叶。又说其带有小刺,锦鸡儿的托叶是三角形,叶轴脱落或硬化成针刺状,长可达5-7毫米。那也就不难想象其名字也叫做“黄棘”或“大绣花针”了。花朵黄色、形态好似飞雀张开翅膀飞扬,这样就更不难记住它也叫“金雀花”!

锦鸡儿

锦鸡儿性喜温暖和阳光,能耐寒冷,耐干旱,唯一就是忌水涝。在自然界中,能在山石缝隙处生长。这种坚韧向阳的“可人儿”又怎么能不讨人欢喜呢?在园林绿化中可孤植、丛植于路旁、坡地或假山岩石旁,其中一些小叶矮化品种,也不失为制作盆景的好材料。

锦鸡儿盆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

锦鸡儿在中药材中又被称为“土黄芪”。而中药材中的“土黄芪”实在太多,有“圆叶锦葵根”“铁马鞭”“五爪龙”等,在食用时一定要辨别清楚哦!

锦鸡儿是以根和花入药的

锦鸡儿的根

金雀根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或根皮也叫“金雀根”。一般秋季挖根,洗净晒干或除去木心切片晒干。春季采花晒干。根,有滋补强健,活血调经,祛风利湿的功效;主治高血压、头昏、眼花、耳鸣、月经不调、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等。

锦鸡儿的花

花有祛风活血,止咳化痰的功效;主治头晕耳鸣,肺虚咳嗽,小儿消化不良等。在江浙一带,人们会用其花,炒鸡蛋或是泡茶;将其根刮去外皮,煲汤。

其次,“金雀花”也是紫雀花的别称。

紫雀花(Parochetus communis)是豆科紫雀花属植物。原产于中国四川、云南、西藏。印度、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非洲东部也有分布。生于林缘草地、山坡、路旁荒地,海拔2000-3000米。是一种喜光、常生于山坡向阳处的匍匐草本植物。被稀疏柔毛,根茎丝状,节上生根,有根瘤。掌状三出复叶,膜质,小叶倒心形,上面无毛,下面被贴伏柔毛。

图片来源于中国植物图像库-刘冰、朱鑫鑫

细致的观察,你会发现它的叶片和我们所熟知的酢浆草、白车轴草的叶片极其相似。如不是开着紫色的小花时,是很难区分它们的。酢浆草的叶缘密被成柔毛,先端凹陷深入叶体;紫雀花叶缘无毛,先端凹陷不深入叶体。

红花酢浆草

白车轴草

另外,酢浆草的茎折断后看不见明显的颜色,吃起来有酸酸的味道。而紫雀花掐断了一根叶柄,则会冒出来红色的汁液,像会流血一样。这样就不会傻傻分不清了。

掐断紫雀花的叶柄,冒出来的红色汁液(图片来源于https://mp.weixin.qq.com/s/Cj0Rv-OZqvB_XMf0kOYRdQ)

紫雀花又叫生血草(云南),大概就源于此吧!紫雀花可以做药,可以治疗跌打扭伤、无名肿毒等,也是苗药的一种。

此外,人们也会把紫色的禾雀花简称为紫雀花,与它混为一谈。

实际上它的学名叫常春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它是豆科黧豆属植物。它的花非常有意思,花儿不是长在枝丫上,而是一串串的扎堆长在藤蔓上,古藤四处盘旋,藤蔓上长出无数串的花,一簇簇、一堆堆,如成千上万只的麻雀聚在一起,热闹非凡。它的藤条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柔韧、结实,使它成为了很好的天然“秋千”。

常春油麻藤

它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茎藤可以药用,有活血去瘀,舒筋活络之效;茎皮可织草袋及制纸;块根可提取淀粉;种子可榨油。

最后,就是金雀儿了,它的别称也是“金雀花”!

金雀儿 (Cytisus scoparius)是豆科金雀儿属植物。同样拥有着黄色的花朵。其,看似草本,实为灌木,高可达80-250厘米。枝丛生,直立,分枝细长,无毛。上部常为单叶,下部为掌状三出复叶,花期5-7月。原产于欧洲,我国常见栽培。由于花朵绚丽,目前仅做观赏使用。

图片来源于中国植物图像库-曹大刚

以上几种都是来自于豆科这个“大家族”,在自己的“小家庭”里独自发展着,但观其叶型和各自的“身材”就能很好的区分开来了。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金雀花”呢?经过以上描述,大伙是不是都已知道了答案。

参考资料:

1.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http://db.kib.ac.cn/eflora/view/search/chs_contents.aspx?name=Parochetus communis Buch.-Ham. ex D. Don

评论
马清艳科普牡丹999
大学士级
植物世界精彩纷呈,五颜六色的植物不但可以供人类欣赏,还能做成菜,甚至可以入药!感恩大自然的赐予!
202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