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张野外经典地质现象图!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收藏

长期改变,昼夜不停,

不同的地质作用

在地球各地形成了

众多奇特而经典的地质现象,

它们的真面目是什么样?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揭开它们的面纱!

01

角度不整合

(图源@Matt Kearney/pinterest)

图为位于葡萄牙

Telherio海滩的角度不整合。

下变形单元为

上石炭统(Brejeira组)

上覆的未变形单元为三叠系

(Grés de Silves组的新红色砂岩)。

02

交错层理

(图源@Samantha L. Reif/serc.carleton.edu)

图为美国锡安国家公园

交错层理剖面图。

其细层理大致与

层间的分隔面斜交,

上部与主层理截交,

下部与主层理相切。

03

节理

(图源@ Structural Geology Blog)

在地表裸露的岩石中,

节理几乎无处不在。

图为二叠系风成砂岩中的

两组大角度相交节理。

04

断层泥

(图源@geologypics.com)

断层泥指未固结或

弱固结的泥状岩石。

发育在地壳浅层脆性断层带中,

呈各色条带平行断层面展布,

带宽由几毫米至数十米。

05

正断层

(图源@Lynne Etcheverry/Andrea Morrell)

上盘相对于下盘沿

断面向下明显运动,

正断层产状较陡,

通常在45°以上,

而以60°左右者较为常见。

06

海蚀崖

(图源@TuendeBede/Pixabay)

海蚀崖基岩海岸受

海蚀及重力崩落作用,

常沿断层节理或

层理面形成的陡壁悬崖。

07

碎屑岩脉

(图源@Northisle/wikipedia.org)

垂直席状碎屑岩脉

是哥伦比亚盆地

韵律层状米苏拉洪水

平流沉积物中的典型特征。

08

包卷构造

(图源@Lynn Recker/Geology)

包卷构造又称包卷层理、

旋卷层理、扭曲层理。

它是在一个层内的层理揉皱现象,

表现由连续的开阔“向斜”和

紧密“背斜”所组成。

09

尖棱褶皱

(图源@r/geology/reddit.com)

尖棱褶皱是两翼较平直,

转折端急剧转折、

甚至成尖顶的褶皱。

10

火焰状构造

(图源@sandramcgeo)

图为澳大利亚墨尔本东南部

早泥盆世时期Liptrap地层中的

经典火焰构造。

是由负荷引起的软沉积变形,

具指示顶面的意义。

11

震积岩

(图源@Geology is the way)

图为死海盆地附近震积岩。

是由地震作用所产生的

具有震积构造和震积岩序列的

灾变事件沉积的。

12

构造角砾岩

(图源@Looking For Detachment)

构造角砾岩是指由于

应力作用原岩破碎成角砾状,

并使破碎细屑充填固结或

有部分外来物质胶结的岩石。

13

牵引褶皱

(图源@Samantha L. Reif/serc.carleton.edu)

断层两盘紧邻断层的岩层,

常发生明显弧形弯曲,

这种弯曲即牵引褶皱。

一般认为这是两盘相对错动

对岩层拖曳的结果,

并且以褶皱的弧形弯曲的

突出方向指示

本盘的运动方向。

14

柱状玄武岩

图为台湾省澎湖玄武岩,属更新世早期。分布在澎湖列岛,含魁蛤(Arca)、蝾螺(Turbo)等化石。
15

浊积岩

(图源@Marli Miller/marlimillerphoto.com)

浊积岩是一种

由浊流沉积作用

形成的沉积岩,

属半深海至深海沉积产物。

16

劈理

(图源@wikiwand.com)

背斜位于砂岩页岩序列中,

具有轴向平面劈理,

右翼可见劈理折射。

17

不协调褶皱

(图源@Roberto Weinberg/users.monash.edu.au)

不协调褶皱是指

各层弯曲状态明显不同,

褶皱大小、形态各异,

各层的褶皱形式出现

突变或不具几何规律。

18

等斜褶皱

(图源@Woudloper/wikimedia.org)

等斜褶皱是指

两翼具有相同倾斜的褶皱。

是强烈变形的产物,

常发育有与两翼地层

产状一致的轴面劈理。

19

叠层石

(图源@ottawagatineaugeoheritage.ca)

叠层石是是由藻类

在生命活动过程中,

将海水中的钙、镁碳酸盐

及其碎屑颗粒粘结、

沉淀而形成的一种化石。

20

槽模

(图源@Lynn Recker)

槽模一般顺水流方向排列,

可疏可密,其圆形突起一端

逆(迎) 向水流方向。

21

阶步

图源@(r/geology/reddit.com)

阶步是断层两盘岩石

相对错动时在

断层面留下的痕迹。

多年来阶步一直作为

判断断层两盘运动的标志。

22

糜棱岩

(图源@sandatlas.org)

糜棱岩是颗粒很细

呈条带状分布的变质岩。

主要分布在逆断层和

平移断层带内。强度低,

易引起渗漏和形成软弱夹层,

对岩体稳定不利。

23

枕状熔岩剖面

(图源@siddeshwar/standingtall-siddeshwar.blogspot.com)

枕状熔岩指具有

枕状构造并认为是在

水下环境中枕状熔岩形成的

熔岩的总称。

24

右旋韧性剪切带

(图源@Jordi Carreras/EGU)

图为位于西班牙

克雷乌斯角自然保护区的

右旋韧性剪切带

横切层状片岩。

25

球状风化

(图源@Francisco Sousa/USRA)

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

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

故棱角逐渐缩减,

最终趋向球形。

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

26

盐风化

(图源@r/geology/reddit.com)

盐风化指岩石表面的盐分

随着降水渗入岩石孔隙中,

向岩石背风面运动,

在干燥的背风面结晶、膨胀,

导致岩石背风面崩裂,

在岩石表面形成

坑坑洼洼的风化穴。

27

捕虏体

(图源@Roberto Weinberg/users.monash.edu.au)

捕虏体是指

岩浆在侵入作用过程中

所捕获的围岩碎块。

图为由两种粗粒度的

片麻状花岗岩组成的

复合捕虏体。

28

羽饰构造

(图源@Roberto Weinberg/users.monash.edu.au)

羽饰构造是发生在比较均匀

细粒脆性的岩层中节理面上的纹饰,

主节理面上发育的羽状或人字形花纹,

指示节理面的破裂扩展方向,

人字纹尖端指向裂纹源。

29

冰川擦痕

(图源@Andy Fyon/ontariobeneathourfeet.com)

冰川擦痕多呈丁字形,

一端粗一端细,

粗的一端指向上游,

细的一端指向下游,

长数厘米至1米,

深度一般数毫米。

30

生物扰动构造

(图源@José Manuel Gasca)

生物扰动是指生物对

其周围沉积颗粒所进行的

搅动、混合和破坏,

包括可以鉴定和无法鉴定的

各种潜穴、足迹和移迹。

31

雨痕

(图源@Geology Pics)

雨点降落在未固结的泥质、

砂质沉积物表面,

所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的凹穴。

可用来判断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32

S-C组构

(图源@blogs.agu.org)

S-C面理组构是一种

普遍发育于韧性剪切带中的

构造组合形式,

即由S面理和C面理组成。

33

冲积扇

(图源@Marli Miller)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

扇形堆积体。

图为美国加利福尼亚死亡谷冲积扇。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

摆脱了侧向约束,

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34

鞘褶皱

(图源@myweb.facstaff.wwu.edu)

图为鞘褶皱剖面。

鞘褶皱是韧性剪切带中的典型构造。

其褶皱枢纽平行于拉伸线理的方向,

形似剑鞘,规模不大。

为早期褶皱经强烈剪切作用

进一步深化而成。

35

湖相沉积

(图源@myweb.facstaff.wwu.edu)

图为位于苏格兰西北高地,

倾斜的前寒武系

Stoer组湖相沉积。

36

砂岩岩脉

(图源@myweb.facstaff.wwu.edu)

图为位于美国新泽西州

贝尔维迪尔的

Martinsburg组中,

平行于劈理的砂岩岩脉。

37

张节理

(图源@myweb.facstaff.wwu.edu)

图为旧红砂岩

共轭雁列张节理。

是由于张应力超过

岩石的抗性强度

而在岩体中产生的张破裂面。

38

褶皱枢纽

(图源@myweb.facstaff.wwu.edu)

褶皱枢纽是褶皱轴面与

同一褶皱面的交线。

褶皱枢纽可以是

水平的,倾斜的,

但多数是波状起伏的曲线。

39

白垩系砂岩层

(图源@Samantha L. Reif/serc.carleton.edu)

图为美国犹他州

Book Cliffs的白垩系砂岩层。

所在地层越厚,

其节理之间的距离越大。

图源:

维基百科、GEQLQGY PICS、Geology slides、

Pinterest、Britannica、facstaff、

marlimillerphoto、google等

版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来源: 桔灯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