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5日,是我国第五个预防残疾日,本次宣传教育主题是:“加强残疾预防,促进全民健康”
1.什么是残疾?
2.残疾分类是什么?
3.残疾如何预防?
WHO数据显示,全世界各类残疾人口占总人口10%,每年均以新增加1500万人的速度递增,我国言语、智力、视力、肢体和精神残疾占总人口5%,分布在20%家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残疾定义
残疾是指由于先天、后天(疾病、损伤、躯体、精神、心理)原因,经过充分合理的临床治疗之后仍然存在的长期、持续、永久的功能障碍,显著影响日常生活自理、工作、学习、娱乐。
残疾分类
残疾可分为原发性残疾和继发性残疾。
1.原发性残疾
是指由于各类疾病、损伤、先天性异常直接引起的功能障碍,其中以疾病导致的残疾为主。如先天性发育缺陷的宝宝,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问题、交通事故等等。
- 继发性残疾
指在原发性残疾后并发症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即各种原发性残疾后,肢体活动受限、肌肉、骨骼、心肺功能出现失用性改变,器官、系统功能进一步减退,甚至丧失,如车祸导致颅脑损伤后,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等。
世界卫生组织将残疾分为三个类别,分别是残损、残疾、残障。如图所示:
残疾预防
目前国际和我国将残疾分为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预防可能导致残疾的各种损伤或疾病,避免发生原发性残疾的过程。这需要通过及时的免疫接种、健康生活方式、预防保健等来实现。
二级预防
防止疾病和伤害导致残疾,这需要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来实现。
三级预防
指残疾发生,采取各种积极措施防止不可逆转的残损恶化为残疾或残障,以减轻残疾障碍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这需要积极地进行康复训练,社会、环境等做到极大的包容度、以及辅助器具的使用得以实现。
预防残疾,从我做起,关爱身边每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