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栖息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陕南、甘南及川西山地的部分地区,东起陕西省宁陕县,西至四川省康定、九龙县,北达陕西省太白县,南抵四川省雷波县。总面积达25000余平方公里。
在地势上,大熊猫家园地处我国自西向东三大阶梯地形中的第二阶梯,在气候上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东部湿润季风区、西北内陆干燥区及青藏高原高寒区的交汇地带。该区域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度悬殊,从而孕育了特殊的生态环境。大熊猫家园中自然条件组合繁复,生物种类荟萃繁多,具有鲜明的珍、稀、古、特等特点。
在地质构造上,大熊猫分布区为一系列褶皱带构成的山地,受燕山运动、海西运动和印支运动的影响最为深刻。各山地形成时间和受地质作用不同,导致了地质、地貌的区域分异。大熊猫家园可明显地分为秦巴山地,岷山山地,邛崃山山地,大、小相岭山地和凉山山地。
大熊猫分布区域多属高山和亚高山,山峦起伏,悬岩叠峰,溪流纵横。两岸群山耸立,悬崖峭壁,雪峰千仞,流水切割,飞瀑直泻,流水时急时缓。大熊猫家园各水系属长江上游支流,各支流汇入长江后浩浩荡荡向东而去。山间云雾飘荡迷漫,由谷地轻绕涌至谷脊,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大熊猫家园中的乔木层至少有三层,高为云杉,次为冷杉,低为幼树,翠叶晶莹,隽秀犹如画笔。原始森林中的大树苍劲挺拔,仿佛巨柱冲天,郁郁葱葱,直指苍穹,遮天蔽日。经历数百年沧桑的古树在基部留下的空洞,为大熊猫产仔育幼提供了舒适的场所。从野外研究数据看,大熊猫产仔育幼树洞入口较小,内洞相对宽敞,温度、湿度等小气候因子较为稳定,能够为幼仔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场所。
图1 流石滩雪莲花
林中阴暗潮湿,林间云雾缭绕。更有藤蔓从山地伸出长手,或匍匐于地面,或缠绕树上,或凌空纵横树冠之间,十分壮观。一种俗称龙须草或山挂面的植物,正是大熊猫邻居金丝猴的最爱美食,就像仙女的长发,在林间随风飘扬。树干上往往附生着密密麻麻的绿色苔藓和蕨类植物,几年就长得连树皮也看不见了,犹如披上了绿色战袍,有的还点缀着色彩斑斓的地衣。灌木层中各种杜鹃枝叶繁茂,在不同时令开出五颜六色的各种花朵,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幽香。草本层中的奇花异草更是应有尽有,而在地被层上,铺有茸茸的地衣和苔藓,或厚厚的、软软的枯枝落叶。
图2 高山草甸
从北到南,在大熊猫家园的林下生长有一层层、一丛丛、一簇簇的竹类,包括秦岭箭竹、巴山木竹、华西箭竹、缺苞箭竹、青川箭竹、冷箭竹、拐棍竹、玉山竹、筇竹、方竹等60多种。这些竹类生长在高山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中,从山谷向上至海拔3600~3800米皆有生长。在潮湿的森林之中,清脆葱茏的竹林成为大熊猫的美味佳肴。大熊猫在饱食之后,或漫步于竹丛、林间,或穿过繁花似锦的杜鹃林与报春花坪,或踏着青青的芳草、茸茸的地衣和苔藓,或走过铺满枯枝落叶的山坡,在林间兽径自由自在地漫游。
图3 阔叶林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类活动日益加强,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包括采伐、放牧、采药、盗猎、交通、旅游等干扰已侵入到大熊猫家园。外来胁迫及生存环境的区域差异,迫使大熊猫选择在较为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存。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不同山系大熊猫对家园内生境的选择既有相似的一面,也存在有明显的差异。大熊猫的生境选择行为是自身遗传性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总的来看,这种相似性是主要的,趋异只是体现了它们对生境选择的优化,从而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