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奋斗百年路,寰宇谱新篇——红色光辉照耀下的中国载人航天路

文昌市航天科普馆
以文昌航天科普馆为依托主要从事航天科普教育文化旅游等
收藏

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1921-2021,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一百年前的红色,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道路上已成燎原之势,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正是风华正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立项以来,按照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目前已圆满完成前两步任务目标。建造空间站是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经过工程全体科研人员的顽强拼搏和奋斗,目前已进入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中国已成功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正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浩瀚太空写下了精彩纷呈、振奋人心的中国故事。

探索浩瀚宇宙、拓宽生存疆域是人类自古以来的强烈愿望,它激发人类不断奋斗。中华民族作为最早产生飞天梦想的民族,在迈向太空的壮阔征程中,走过了一条坚定而漫长的探索之路。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毛泽东主席明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目标。1956年2月,著名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向中央提出了《建设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报告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同年3月14日,周恩来总理决定按照钱学森的建议,组建了一个专门从事火箭、导弹的研究机构,中国航天事业开始起步!

毛泽东与钱学森亲切交谈

1986年3月,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向党中央联合提出了《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对此作出了“此事宜速作出决断、不宜拖延”的重要批示,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863”计划的出台,对我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中国改革开放的巨轮刚刚启动,航天人就感觉到强劲的动力,走过几十年艰难而辉煌的创业历程,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已经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863”计划倡导者

1992年9月,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中国载人航天由此踏上了新的征程。

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亲临一线具体指导,为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每当实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处于重要关头,中央和上级领导都及时做出指示、提出要求,为载人航天指明前进的方向;每当任务取得重大进展,中央领导都热情赞扬、亲切勉励,为航天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国家设立专门的航天人才特殊津贴,鼓励青年一代早日成才……实践证明,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的正确决策和各项指示,研制队伍就能保持正确的方向,凝聚力量,战胜困难,铸造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与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天地通话

1999年,神舟一号成功发射,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此后3年,我国连续发射了神舟二号、三号、四号无人飞船,这些都为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10月15日,浩瀚太空迎来首位中国客人。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14圈后安全返回地面,中华民族实现了千年的飞天梦想。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贺电:“这是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完成的一个伟大壮举。全世界为之瞩目,全国各族人民为之自豪。”

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搭载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实现“多人多天”成功巡天,圆满实现了工程第一步任务目标。

2008年,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三名航天员驾乘神舟七号飞船飞向太空,翟志刚迈出中国人漫步太空的第一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的国家。

2011年,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发射。随后,神舟八号无人飞船进入太空,与天宫一号首次实现了空间交会对接。

在十年后的现在也就是在2021年4月29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在2021年10月16日,零时23分成功发射了神舟十三号升空,这次三位航天员将会在太空中度过六个月,这也将会是我国的航天员们第一次在太空中过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我们注重传承优良传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彰显了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强大精神力量。载人航天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实践经验、它的伟大精神,无不闪烁着时代的光芒,激励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笃定前行。

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谱写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壮美篇章,也浇筑起了“载人航天精神”。这种精神,代表着“特别能吃苦”——中国航天人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以苦为荣,以苦为乐。这种精神,代表着“特别能战斗”——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直面困难,从不言弃,“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是他们的信条。这种精神,代表着“特别能攻关”——我们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洒下了航天人登攀的汗水。这种精神,代表着“特别能奉献”——航天人将“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写在了浩瀚的宇宙里,也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无垠的太空中。
新时代,新征程,“载人航天精神”激励着新一代的航天人继续迈着奋进的步伐。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国强起来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我们将在党的领导和指引下,不断赋予“载人航天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展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