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筷子是我们进食所用的最佳工具,按照精细运动发育规律,儿童从三岁左右也要开始练习使用筷子进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头上”,也有人把双手比喻为脑的“老师”,俗话说“手巧促心灵”,孩子3岁左右练习用筷子的阶段正是儿童智力发育关键时期,而看似简单地使用筷子,却蕴藏着极大的内涵和潜能,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坐姿维持身体稳定,还需要肩、肘、腕、指等上肢30多个大小关节和50多块肌肉的协同运动,这些手部关节和肌肉只有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下,才能完成夹取食物的动作,而这一动作又刺激了脑细胞,促进儿童的大脑发育;同时,在使用筷子夹取食物时,还需要手眼协调配合,用眼睛去定位以及形成视觉图像,这个过程需要两眼外肌的平衡协调以及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成像,对儿童的视觉发育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预防宝宝斜视和弱视。所以,使用筷子不仅锻炼手指的各种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同时提高了孩子的思维能力 、创造能力和操作技巧,是练习手脑并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何使用学习筷?
对儿童来说,使用筷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蕴涵技巧的。首先,在婴儿时期,孩子是通过手和嘴巴来感知和学习事物的属性,可以让孩子多接触不同材质、重量、大小的玩具,如粘土、面粉、黄豆、沙子、水、摇铃等等,增加手部的触觉和本体感觉,体验手部在抓捏过程中的力量和控制。幼儿时期可以选择各种工具,比如积木,螺丝,磁铁,拼图,串珠、勺子、镊子等,增加孩子手指的本体觉回馈、手眼协调能力、学习和获得如何选择和使用工具,为使用筷子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练习使用筷子时,我们也要为孩子根据情况选择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筷子,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让孩子顺利掌握使用筷子的技巧,开心进食。一般家长和治疗师可以选择以下四种筷子:
第一种学习筷
第一种学习筷,孩子只需具备拇指和其余四指对捏和对掌的能力,对于刚开始学习使用筷子的孩子来说,这种学习筷更接近他们现阶段的手功能,更容易操作,而且能够训练拇指与其余四指的分离动作,为下一阶段做准备。
第二种学习筷
第二种学习筷,需要将拇指与食指、中指插入套在筷子上的圆环中。这种设计的目的是强化使用筷子时所需要的动态三指捏功能,同时促进桡侧三指分离动作产生。这一阶段在指套的帮助下让孩子适应三指操作筷子,增加熟练程度,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下一阶段。
第三种学习筷
第三种学习筷是将食指和中指的圆环取掉,只辅助固定大拇指,提高食指和中指操控筷子的自由度,在这一阶段孩子也可能会表现出使用食指、中指和环指操作筷子,这种情况是正常的。该阶段的学习筷能让孩子感受在操作筷子的过程中,大拇指为筷子的支点提供支撑,其余手指则在支点上活动力臂,让孩子有使用正常筷子的概念。
第四种学习筷
第四种就是接近正常筷子的儿童筷,对于儿童筷的选择应该是长度适中,材质尽量是木质的有一定摩擦力,粗细也要适中。合适尺寸的筷子能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挫折,也能让孩子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中更有成就感。在此阶段挑战更大的是家长和老师。通过前三阶段的学习,孩子已经基本具备使用筷子的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有耐心的教他如何将这些技能运用出来。
儿童学习使用筷子的过程是根据精细运动发育规律而来,不同阶段所对应的精细功能也是由易到难。从对掌运动到动态三指捏操作,难度提高看似很大,但我们把学习过程分级成不同难度的进阶课程,不但可以缩短训练时间,也让我们的训练有的放矢,最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增强学习使用的动机和欲望。
同样,对于其他日常生活活动,比如扣纽扣、用笔、系鞋带等对精细功能要求较高的活动,我们都可以根据精细运动能力进行动作分级,循序渐进、找到技巧,来让孩子一步步达到目标,成为“心灵手巧”的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