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如何正确防晒?1、什么是防晒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防晒,防晒是指防什么?太阳光如果按波长由短到长进行分类,可分为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三种。可见光的波长为400~760nm,紫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短,为100~400nm。紫外线根据波长又可分为长波紫外线UVA(波长315~400nm)、中波紫外线UVB(波长280~315nm)、短波紫外线UVC(波长200~280nm)。
其中长波UVA能穿透臭氧层,直接到达地球表面,虽然能量弱,但经过长时间照射会把皮肤晒黑,甚至引起皮肤癌。中波UVB有一小部分可以到达地球表面,但是能量相对较强,会将皮肤晒红晒伤。短波UVC能量最强,穿透力最弱,穿不透臭氧层,无法到达地球表面。我们经常听到的防晒,本质主要是防中波紫外线UVB和长波紫外线UVA。
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晒太阳对人体有益,但过度或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照射能加速皮肤衰老,严重时还会诱发皮肤病,更甚者会诱发皮肤癌,因此防晒是十分有必要的。
2、防晒手段有哪些
夏季来临,最常见的防紫外线(UV)手段是采用打伞、衣物遮挡等物理手段和涂抹防晒霜。
工具遮挡型防晒
用衣服防紫外线时,宜选用质地较密实的布料。如果不选择正规防晒衣,普通衣服建议选择颜色较深的,能够吸收紫外线避免皮肤损伤。另外不同纤维的紫外线透光率不同,棉料和人造丝容易透过紫外线,与此相反,聚酯纤维本身就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紫外线效果。
当然打伞等物理手段只是挡住部分直射的紫外线,并不能完全起到防晒的作用,因为还有一部分紫外线会通过地面反射到人的身上和面部,尤其是水泥地板等的反射率很高,所以涂抹防晒霜是必要的,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打伞或者戴帽子就ok了,两者兼有最好。
化妆品防晒通常,抗紫外的机理分为两种,紫外线反射型和紫外线吸收型。常见的防晒霜也大致分为两类:物理防晒霜、化学防晒霜。我们常说的物理防晒霜,其实指的是防晒霜中使用的防晒剂全是物理防晒剂;化学防晒霜,指的是含有化学防晒剂的防晒霜。
物理防晒霜则主要是紫外线反射型,用能反射阳光的金属氧化物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将紫外线反射出去,从而达到防晒效果,其防晒谱比较广,可以折射和反射各种各样的紫外线,防晒能力比较强。通常是无机化学物(如氧化锌、二氧化钛、氧化铁、滑石粉等),本身是惰性的,不会光降解,也不存在被皮肤吸收的问题,因此对皮肤的刺激很小,不会对肌肤形成伤害。但其缺点就是稍油腻,比较厚重,不适合油性皮肤使用。物理防晒霜的粒子比较大,涂在皮肤上会泛白,看起来不太自然。不过它即涂即防晒,无需等待,且稳定性好,效果比较持久,无需经常补涂(3~4小时补涂一次)。
化学防晒霜则为紫外线吸收型,利用防晒品中的化学物质如邻苯二甲酸盐将伤害肌肤的紫外线分解吸收掉。常见的化学防晒成分有二苯酮、苯并三唑类等。化学防晒剂吸收紫外线的同时防晒剂也在氧化,吸收到一定的程度,防晒效果也就弱了,所以持续时间比较短,需要勤补涂(1~2小时补涂一次)。化学防晒一般透明清爽,不会泛白,颜色自然,只不过需要时间吸收,一般都要在涂抹20分钟后才能发挥防晒。相比物理防晒霜更容易渗透入皮肤,有的还会导致过敏,对皮肤会产生刺激性(所以即使只是涂抹化学防晒霜,也需要认真的卸妆)。
3、防晒指数怎么看
用了那么久的防晒霜,想必已经见惯了SPF50+、SPF30+、SPF20、SPF15的字样。如果你的记忆力够好,你可能已经注意到,防晒霜瓶上都会见到SPF值,而PA值却不一定都有。
SPF值是一个比值,指的是涂上防晒霜之后晒伤皮肤的能量与不涂防晒霜晒伤皮肤的能量之比,主要指长效阻隔UVB的效果。举个例子,SPF15表示不涂防晒霜需要一份能量将皮肤晒伤,而涂了防晒霜之后,需要15份能量才能将皮肤晒伤。换句话说,就是防晒霜防护了14/15的UVB紫外线,也即防护能力是93.3%。同理,SPF30的防护能力是96.7%。SPF50是98%。
PA原理跟SPF值相似,只是将晒伤变成了晒黑,指防晒品长效阻隔UVA的效果。PA是1996年日本化妆品工业联合会公布的“UVA防止效果测定法标准”,是目前日系商品中最广被采用的标准,防御效果被区分为三级,即PA+、PA++、PA+++,PA+表示有效、PA++表示相当有效、PA+++表示非常有效。对于PA值,国际上并无认证标准。
4、晒伤怎么办一旦皮肤出现灼热感、发红要马上避光,避免症状加重。
冷水冲淋后反复涂抹保湿霜有助于减少脱皮现象,尤其推荐使用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的产品。
注意不要用冰块,以免二次损伤,可使用冰箱里冻过的毛巾冷敷。
重度晒伤出现水疱破溃易造成水分流失,要大量补充水,如晒伤水疱超过体表20%,则需及时就医。
洗澡时最好避免对晒伤部位过度搓洗以免引起皮肤破溃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