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达医晓护的第1848篇文章
通常早产儿是出现行为问题的高发人群,他们常常会做一些让大人啼笑皆非,或常常惹得家长抬起手,瞪着眼说“你再做一遍试试看看”“你再不听话就把你扔到垃圾桶里”(当然这属于哪种垃圾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信大家都知道,行为的改变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绝不会一蹴而就。行为的形成并非一天两天,若要改变需要花费成倍成倍的努力和耐心,因为改变行为并不是这么容易,甚至是孩子行为已经变成了习惯,这会使得行为塑造困难重重。
在临床上常看到的是,家长往往会因为无法在短时间内看到改变或是成效,在执行了一段时间的行为塑造后就放弃,故在执行行为塑造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与陪伴的时间,当孩子的行为有了一点点小小的进步时,就需要给予增加,让孩子知道他的改变,爸爸妈妈都是有注意到的,这会让孩子更容易出现目标行为;在塑造行为时要有明确的界线与纪律,要让孩子知道家长的原则与底限在哪里,是不允许耍赖或是被挑战的。久而久之,孩子会知道家长是相当有原则的,行为塑造执行的成效也会事半功倍;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可暂时退出情绪环境,因为当孩子犯错时,不仅孩子有情绪,家长也常常有很大的情绪,在有情绪的情境下,家长往往很难客观的处理事情,所以在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建议家长要先处理自己情绪,然后再处理孩子的行为,尤其不能假借塑造孩子行为的由头将孩子作为自己不良情绪的出气口。
常常有孩子会说,爸爸妈妈常说“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这些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禁止与惩罚,容易造成孩子的挫折感,对于孩子来说,失败并不是一个好的经验,让孩子可以从成功的经验中获得正向的增强,同时可以记得成功的经验,加以复制,甚至在不同的事物上创造新的成功模式。部分早产的孩子,因受限于生理或是能力发展的影响,在日常生活或是学习,甚至是人际交友上所遇到的挫折会比一般孩子来得多,因此家长更需要多利用鼓励或是奖励的方式,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正向的增强。
下面我们来讲讲90%的家长在心平气合之时首先愿意选择的正性强化的物件,比较多见的是以下几种:
1、比如包含了点心、玩具等孩子毫无抵抗力的东西,我们又称初级或自然增强物。
2、其次会有包括了钱、点数(可换奖励)的物品。
3、再次还有社会性奖励物,包括口头上的奖励、赞美、权力或荣誉。
自然增强物就是孩子可以从想达成的这个目标活动中获得增强。比如以看书为例,本来孩子需要利用奖励来增强读书的行为,但是后来孩子发现书中其实有很多好玩的知识,通过读书可以获得很多乐趣,于是读书就成了自然增强物。
那么会有家长问,他们常常担心,若给了孩子太多的奖励,孩子会不会什么事情都要谈条件,例如:写完功课要看电视,或是考一百分可以得到什么奖品,所以在给奖励增强时,家长担心常此久往会培养一个爱谈条件的孩子。其实这当中家长往往犯了两个错误:
1.没有事前约定
2.是掌握主动权
所以给奖励是有技巧的,比如以下这几点就相当重要:
1、改变动机
对于孩子来说,具有改变的动机相当重要,改变的动机取决于增强物的强度,所以决定增强物时,增强物一定要能够吸引孩子。
2、增强物的强度
在给予增强物的同时,虽然需要考虑到增强物能够吸引孩子,但是绝不适合一次给予太多,这样会让孩子饱足,导致之后给予的增强物需要越来越多,或是强度越来越强。
3、增强物给予的时间
若孩子如果年纪还小,给予增强物的时间就需特别注意,需在目标行为出现后立即给予,这样才可以让孩子将目标行为与增强物做连接,知道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了解出现了家长希望的行为时,就可以得到奖励。
4、家长的坚持与耐心
这一点相当难,所以最好从家中开始执行,这样不但可以使家长容易掌控情境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也可减低塑造孩子行为的困难度。
5、逐步渐进
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且可达成的目标,绝不能让孩子觉得目标遥不可及,那索性也就不要努力了。而是设定一个孩子掂掂脚能达到的目标,并逐渐地增强目标难度,使孩子的行为渐渐地达到最后家长预期的目标。
相信当家长掌握以上这些原则时,除了可以帮助孩子在行为上有所改变,也可以让自己在执行奖励或是惩罚的更具有原则,以帮助孩子建立更好的行为与习惯。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
陈菲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