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摄入量过多会导致肥胖及相关的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并呈现低龄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油已高达 43.2 克,一半以上居民烹调用油摄入量高于 30 克 / 天的推荐值上限。此外,深加工食品中的隐性油脂,尤其是高饱和高胆固醇动物脂肪、氢化油脂等对机体健康的危害亦不容忽视。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每克食用油被人体消化吸收后,能提供 37.6 千焦的能量,相当于同等质量蛋白质和葡萄糖的 2倍。如果食用油摄入量过多,远远超过人体生理活动所需能量,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贮存在皮下或脏器周围,造成肥胖。与之伴随的脂代谢紊乱、肠道菌群失衡、慢性炎症等会进一步导致一系列代谢性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1948 年,肥胖被国际疾病分类体系定义为一种疾病。在医学上,肥胖也经常被喻为百病之王,癌症之首、万病之源。在我国肥胖的爆炸式增长是驱动Ⅱ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中风、多种癌症等疾病的关键诱因。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率持续上升,6 ~ 17 岁、6 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分别达到 19% 和 10.4%,低龄化趋势明显。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占 88.5%,其中 18 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分别为 27.5%、11.9% 和 8.2%。因此,在我国,中风、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头号杀手,是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我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2019 年患病人数高达1.164 亿人,预计到 2045 年将达到 1.472 亿人。我国居民肝癌、结直肠癌等发病率为 293.9 人 /10 万人,仍呈上升趋势。由此造成的医疗保健支出也是相当巨大的。
食用油种类和摄入量能够不同程度地影响肥胖相关慢性疾病和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每个人应该控制食用油摄入量,做到少吃油。比如,尽量使用带有刻度的油壶有效控制炒菜等日常烹调用油量,同时尽量减少来自油炸食品、糕点、方便面等深加工食品中隐性油脂的摄入。此外,提高食用油的摄入质量也尤为关键。比如,尽量减少动物性油脂而提高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摄入量,做到科学合理搭配也能够最大限度规避食用油摄入过多给机体带来的危害。总之要做到少吃油,吃好油。
图片来源:《健康生活油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