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方法+智慧手段,小小科学观测站释放“大能量”!
这是“隐蔽”在我国第一个“热带雨林”类型的国家公园中,罕见于大众视野的国家级科学观测站。
连续几代林业科技工作者的坚守与传承,让这座小小科学观测站,为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探秘、生物多样性调查、生态保护修复和绿色发展,作出了非比寻常的贡献。
这就是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又称尖峰岭站。
身份特殊“大隐于野”
热带雨林资源在我国极为稀缺,而海南是我国唯一全省均为热带雨林分布区的省份。这里蕴藏着多种热带特有、中国特有、海南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种类,它不仅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之一,我国热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也是全球重要的种质资源基因库,其保护和研究的价值意义非同一般。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划定区域跨度大,总面积为4269平方千米,约占海南岛陆域面积的1/7。尖峰岭、五指山、鹦哥岭、猴猕岭、霸王岭、黎母山、吊罗山等著名山体均在其范围内。
尖峰岭站就位于最高海拔1400余米的尖峰岭林区,是我国最为典型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监测和研究平台。
说它“小”,是因为站内人数最少的时候只有2个人;人数最多时,总不过30人上下。但从工作空间、时间跨度和研究深度上,小站却发挥了“大”作用。
在工作空间上,尖峰岭站监测面积达到600km²,并且建立了近200个森林长期动态监测样地,其中包含目前全世界单体面积最大的2个热带森林植被动态监测大样地(原始林60公顷、次生林64公顷),组成了尖峰岭热带雨林生态质量监测系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监测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系统、森林水文、小气候和土壤监测设施。
尖峰站布设在原始森林中的监测设备。
从时间跨度上,尖峰岭站正式建站为1986年,1999年被科技部批准成为我国首批9个国家级野外台站之一,事实上,尖峰岭站开展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57年。
目前,其科研和监测数据,不仅成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之初的本底参考数据,同时支撑了热带雨林碳汇形成机制、生物多样性变化格局、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热带珍稀动植物保育、热带雨林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相应机制等林业科学研究前沿,为国内外60多家科研、教学、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数据共享和支持服务。
“通过主站与辅助站点系统布设,对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长期监测研究,台站所积累的长期野外监测数据,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供了积极有效的科技支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尖峰岭站站长陈德祥说。
科技支撑“生态账本”
2045.13亿元,这是不久前海南省政府新闻办发布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2019年度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总量。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成为首个发布GEP核算成果的国家公园,此次核算被认为是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
“监测——研究——应用——示范——服务”是生态站科技工作的链条。这“硬核”数据的背后,离不开尖峰岭站的基础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公顷样地内的木本植物群落组成,我们统计出样地内共有胸径1.0厘米及以上的乔灌木独立个体391686株。利用红外相机对样地内的鸟类和兽类进行调查,在最近2.5年调查时间里,我们拍摄到46种野生动物,其中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海南孔雀雉、海南山鹧鸪和中华穿山甲……”
日前,在尖峰岭站工作人员的带领和一路的专业解说下,记者穿梭雨林深处,来到尖峰岭站野外观测综合楼,从办公室归纳整齐的资料柜里,记者翻出一本1959年的手写气象观测记录本。泛黄硬脆、笔墨晕染的纸张上,以时间为坐标勾勒出的气象波动曲线,依然清晰可见,林业科研工作者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担当奉献的形象跃然纸上。
“我们刚开始是人工观测和采样,并且都是步行上山,每次进山一支笔、一把皮尺是标配,再加上干粮和帐篷,条件很艰难,现在可以说是鸟枪换炮了。”从事海南热带雨林研究近40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评为科技部“全国野外科技工作者先进个人”的尖峰岭站第三任站长李意德说。
李意德(右二)带领学生在热带雨林工作间隙补充能量、交流心得。
如今,尖峰岭站基于样地和物种信息开发的野外调查数据采集系统,已经实现站点野外实时监测数据高效、高质采集和快速存储,和数据产品二次加工。
传承谱写“生态华章”
“海南长臂猿从40年前的仅存两群不足10只增长到现在的5群35只,是目前长臂猿类群里唯一实现稳定并且增长的种群。”“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大幅度提升,固碳释氧能力显著改善,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环境越来越优。”
这些关于热带雨林保护的最新情况,尖峰岭站李艳朋博士走进社区、学校带来科普课堂时,每讲必提。
尖峰站24小时观测数据系统截图。
李艳朋说,尖峰岭站的科普工作除了带动社会大众用实际行动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讲述老一辈科学家的坚守和奉献精神,还要积极普及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科研与监测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等特征。
尖峰岭站地处热带原始林区,科研人员在此长期监测与研究工作,需要具备扎根基层、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长期以来,一批又一批生态站工作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将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传播到科技界和社会大众,一代一代传承。
“尖峰岭站成了锻炼培养科技工作者开拓、奉献、团结和创新精神的基地,对于弘扬科学道德、净化科研环境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陈德祥说。
在陈德祥的工作规划里,尖峰岭站未来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任务,不仅要建立起“天地空”一体化的监测体系,还要进一步加强热带雨林、海南长臂猿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同时,加大科普投入也被列为尖峰岭站的工作重点。
◎ 科技日报记者 王祝华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由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提供
编辑:王宇
审核:朱丽
终审:刘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