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胡丽诗: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刻不容缓

中国绿发会
原创
长期致力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
收藏

2022年1月5日,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主办的“2020后框架意见与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于线上召开。当日上午讨论的主题为CBD《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解读及干旱区与生物多样性现状。

在第一节“CBD《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解读及干旱区生物多样性现状”中,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景观生态学组首席研究员兼综合保护中心教授胡丽诗(Alice Hughes)进行了主旨报告。

她说,非常高兴与大家聚集在此,共同讨论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和干旱区问题。理解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与干旱区之间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环境保护。

首先,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有什么内容呢?2050目标,2030里程碑,这些都很重要,如果没有目标,就更不要提去实现它了。光有目标也是不够的,需要有一些里程碑式的事件来督促我们去完成它,避免再犯爱知目标的错误。我们需要提高该框架的责任感与透明度,且应该有一个严谨的监督机制,这些都是爱知目标所缺失的。2050目标包括生物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缩小资金缺口、善用遗传资源,而2030行动目标分21条,都与生物多样性紧密相关。通常我们谈到生物多样性就会说起森林,但对其他诸如干旱地区这样的生态系统却缺乏关注,这样下去,我们是没办法实现全面保护的。干旱区不代表它是不好的生态系统,它只是不同的生态系统,同样有它的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意义。全球干旱区占了地球全部陆地面积的41%,而受到的关注是与其重要性不成比例的。与之类似的,热带雨林这样的生态系统也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其实学界有不少论文向我们解说了干旱地区的重要性,那里的故事也是很有趣的,以地中海地区为例,区内的物种分布超过1万种,也是很多样的;再比如说中亚的干旱地区,那里有超过9000个物种,其中11%是生存受威胁的。IUCN的一些文件也表明,相当一部分干旱地区正面临退化或正在退化,究其原因,政府保护政策的失当是最大诱因。面对气候变化的攻击时,干旱区首当其冲,受到最大影响。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给很多迁徙物种带来了很大的威胁,这些现状都没有在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这样的国际框架中体现出来。农业用地等的扩张,对栖息地破碎化的影响,让干旱地区更难去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加之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在没有系统的评估体系和工具的情况下,保护工作很难开展。

此外,数据的缺失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难题。她强调了线性基础设施对物种栖息地的影响,并指出矿业、混凝土生产对生物资源的消耗和对生物多样性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要努力避免栖息地的碎片化,并将问题的严重性告知CBD秘书处,希望能纳入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我们要确保生物多样性指标纳入气候评估的体系,并出台更好的政策,以辅助我们更好地实现保护目标。要让全世界与时俱进地更新其生物多样性目标,并不是保护哪一个地区,而是保护所有地生态的系统,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应该被尊重和保护。在这个过程中更好的能力建设、更好的合作也是很重要的。

(本文基于与会者笔记整理,未经本人核实,仅供参考)

文/Maggie 审/Samant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