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眼睛不大但眼界很大,说人话解释复杂问题的马马哥。
这是马马哥的年度热点解析系列,整个一年大家听的最多的两个词,估计一个是元宇宙,一个碳中和。元宇宙我上期讲过了,今天我们说碳中和。
因为我知道哪怕这个词被讲烂了,但其实你也一直没搞懂,对不对?被我说中的刷一波弹幕。
为什么碳中和突然就横空出世了?而且跟元宇宙不同,碳中和是从中央强推,瞬间就成了核心国策,从大厂到各行各业,整齐划一冲向碳中和,让人感觉我的天啊时代变了。但是普通人一脸懵,不知道在搞啥,怎么就跟我有关系了?还说未来能挣到钱?
然后你稍微了解之后,会更懵,你发现碳中和是要应对的居然是遥远的气候危机,what?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啊,我们还那么多低收入群体,怎么就对气候危机这几十年后的事这么积极了?中国啥时候这么极端环保了?怎么在碳中和上比发达国家还极端?
然后你带着困惑再了解一下发现,不对啊,按照国家的思路,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意味着巨大的碳排放,西方发达国家减碳压力比我们小,我们减碳要承担巨大的代价,自己伤筋动骨受连累,图个啥?一定要做国际圣母,世界白莲花吗?
今天这篇内容,就回答上面这些问题,而且我一定不讲的艰涩枯燥,否则我跟那些不说人话的专家有啥区别?马马哥会用三点给你聊得明明白白。
第一,为什么中国必须积极推动碳中和;
第二,通过积极推动,我们要成为规则制定者,而且现在很有机会成为;
第三,成为碳中和规则制定者对我们极有好处,是未来几十年强国的基础,中国才不傻。
说到这先拉一波关注,作为一个眼睛不大但眼界很大的男人,欢迎大家一键三连,做视频不容易,毕竟我的肝现在还在疼。
回到主题,你会发现近年大国之间关于气候和碳中和问题的重要进展,都是中国一手推动的。
比如中国率先宣布2060碳中和之后,欧日俄各大国都不得不赶紧把自己的计划也摆出来,印度这种日常反应慢半拍的,都跟上来了。
2021年11月,中美联合发布了一个宣言(《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宣布两个大国在碳中和问题上撸起袖子一起干了。
中国为什么?
01
为什么中国
必须积极推动碳中和
第一点,中国对气候问题积极,是因为中国是气候问题受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而如果能把地球搞好,则是受益最大的国家,没有之一。
2015年,一家名为“气候中心”的机构发布的报告,模拟了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发现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中国将成为全世界受灾最严重的国家。
我们看一下中国的地图就会发现,从华北到南方,我们的经济和人口重心都在地势低的地区,尤其是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三个最重要的地区。
而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可以说,这些地方,决定了整个中国的存亡兴衰。
我们再看几个数字:江苏省,平均海拔50米;华北平原,平均海拔不到50米;杭嘉湖平原,平均海拔3到5米。如果全球平均气温持续上升,这些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就是第一波被海水吞没的地区。
除此之外,我们在近几年也见识到越来越多极端气候灾害。
河南暴雨就是一个典型,整个城市猝不及防,损失惨重。而坏消息是,气象学家预测,未来随着气温升高,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极端降雨会越来越多,而且发生地区,也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黄淮一带。
所以,从实际利益得失上考虑,推动全球气候问题的改善,是中国为了自保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那问题来了,这些趋势,其实以前我们也知道,为什么现在才这么积极地去推呢?
这就是马马哥要说的第二点:为什么我们要成为主导者和规则制定者。
02
为什么我们要成为
主导者和规则制定者
简单说,是因为气候问题已经从一个大国扯皮的问题,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世界核心问题。
早先几十年,虽然保护地球是人类共识,但啥事儿都有个搭便车效应,地球村地球村,都是希望别人带头建设美丽新乡村,自己袖手旁观,就看谁先受不了。
而到近十年,气候问题越来越严峻,切切实实地影响到了欧美发达国家。你看这几年北美的极寒天气以州为单位摧毁供电系统,欧洲夏天极热动不动40度以上高温。大家发现再不动手干点实事儿真不行了。
虽然气候变暖科学上还有争论,但政治上各国是形成共识了,总之谁不干谁就是拖人类的后腿,就是地球村的罪人。但既然要干,总得有个规划和规则,而且这个规则可能塑造未来几十年的国际格局,就看谁成为制定者。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世界老二,突然发现,诶,自己的机会来了,这个过程中,中国必须、也有能力变成规则制定者。
这里我们不直接说碳排放问题,我们先可以看一段历史。
1922年,一战之后的华盛顿会议闭幕,美、英、法、意、日五国签订《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通称《五国海军条约》。这个条约呢,规定了这五个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各自能拥有的海军主力舰总吨位: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同时,还规定了签约各国都不得装备口径超过16英寸的火炮。
为什么要搞这么一个互相限制的条约呢?
因为当时的列强都陷入了囚徒困境,我都担心你造更大的军舰来打我,所以就得拼命造更大的军舰,最后就没完没了地消耗资源。这么一来,大家都受不了。这就像现在,碳排放减不下去,大伙一起在囚徒困境里完蛋。所以不得不坐下来,谈一个共同认可的份额,分好利益的蛋糕。
这个分蛋糕的海军条约谈得旷日持久,大家各不相让,几次要谈崩。那谁对撮合这个事儿最积极呢?美国。
当时美国已经超越了衰落的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钢铁、汽车、船舶产量和铁路里程等等都是世界第一。但在老牌欧洲帝国眼里,美国还是牌桌上的新手。而通过推动这个条约,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强国和老牌帝国英国平起平坐,成了列强中的带头大哥。与此同时,美国又利用了条约的规则,限制了蠢蠢欲动,想要成为太平洋霸主的日本。
可以说从这个条约开始,美国的世界领导者地位获得了国际承认,成了最大赢家。
彼时彼刻,多少有点仿佛此时此刻。只是英美换成了中美,我们终于赶上这一波了,中国有可能在这次世界规则重组中,挑战现有格局,成为新的赢家。
但不同的地方是,当时在《五国海军条约》中大赢的美国,强大的制造能力是后盾是优势。而中国此时强大的制造能力却意味着巨大的碳排放,这等于我们替西方发达国家承担了大量碳排放的压力,同时把生产的产品送到欧美供他们消费。他们减碳不会伤筋动骨,我们减碳却要承担巨大的产业代价,这不公平啊。那我们为什么要壮士断腕、迎难而上呢?
说到这再拉一波关注,作为一个擅长说人话解释复杂问题的男人,做视频不容易,毕竟我的肝现在还在继续疼。
开玩笑啊,回到主题。这就到了第三点,积极推动气候问题的全球合作,让中国联手美国,成为碳排放规则的制定者,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好处?
03
成为碳中和规定制定者
对我们极有好处
好处太多了,因为当全球都把气候问题、把碳中和作为一个“共识”去执行之后,这个规则怎么设计就牵涉到巨大的利益。
第一,是怎么计算你整个国家是不是做到了碳中和?哪些算碳排放,哪些算吸收?
一般来说,你植树造林、植被恢复,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那肯定可以用来抵消你工业生产排放的碳。但长期以来,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和广西,以及黑龙江和吉林的森林的碳汇量级被大幅低估,这就意味着算账的时候我们进账算少了,出账算多了,就要吃大亏。
还有,中国吃的水产品主要是淡水鱼,靠吃水草和浮游生物长大的,碳排量比欧美三文鱼低得多,中国人吃鱼的碳排放如果按照欧美标准,我们是不是又亏大了?
再比如,我国已经在实验室实现了使用二氧化碳制造淀粉的技术,这项技术投入生产之后,应该怎么算它带来的碳吸收效益?
作为全球碳排放最高的国家,这些基本规则对我们来说关系身家性命。如果等着别人安排,我们就不光是吃哑巴亏,还会被牢牢限制住发展的机会。最糟糕的局面是,在一个明显不公平的规则下面,明明我们多吸收了很多碳,但不算数,还得掏钱跟欧美买碳排放指标,甚至新的产业不能发展,产品出口都受限制,那就不光是被规则割韭菜,而是割国运了。
第二,当碳中和成为全球贸易都必须认同的的标准,就可以构成贸易的壁垒,我们不掌握这个壁垒,就会被这个壁垒挡住。
比如现在中国的产品卖到欧洲,就要符合欧洲标准,如果达不到你的产品就不能卖到欧洲赚钱。中国花了几十年,才让我们的工业制品翻过了这些技术壁垒,能够比较平等地和欧美做生意,而很多欠发达国家现在还被这些规则牢牢压住不能翻身,只能出口原材料,被发达国家单向收割。
碳中和的壁垒也是一样。将来不符合碳中和规则的产品,必然会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很多限制,被征收更高的税,甚至直接不让你卖。所以,掌握碳中和规则的话事权,我们才能和发达国家成为真正平等的贸易伙伴,甚至,去限制别人,比如……印度。当然,还是要强调一遍,中国所追求的,一直是共赢,大国博弈都是背后的嘛,我不这么说估计视频也不能发啊。
第三,中国可以通过领跑碳中和的技术标准,实现弯道超车。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拼命追赶的赛道,是化石燃料时代的动力技术,以及在这个技术上建立的发动机、汽车、飞机、船舶等产业。这些技术,发达国家积累了上百年,很难超越。
而新能源产业链,我们说全球第二,没有谁敢说第一。光伏、风能、光热能、储能等新能源企业先后打垮了国外竞争对手,在新能源依赖的算法软件上,我们也有充足的优势。
通过碳排规则的制定权,我们就能让别人不得不进入我们领先的赛道来比赛,我们的先发优势,就能转换成更长期的产业战略优势。甚至未来,我们和美国心照不宣,用更符合规则的电动汽车产业直接淘汰掉欧洲、日本长期制霸的传统汽车产业也不是不可能。
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眼前,哪能后退,必须冲锋啊。所以国家政策一出,大厂也很积极,腾讯还专门成立了碳中和实验室。这么一说,大家是不是明白了?
关于碳中和你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和见解,欢迎在弹幕和评论区一起探讨。
来源:想不到的马马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