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中国人的极地探险 第7集

中国航海学会
弘扬航海文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团结和组织航海科技工作者。
收藏

第四次

2010年7月1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从厦门启程,前往北冰洋区域执行科学考察任务。这次科学考察围绕北极海冰快速变化机理和北极海洋生态系统对海冰快速变化的响应来进行综合考察,以寻找驱动北极海冰和生态系统变化的因子,预测北极生态系统的变化、评估变化趋势,并制定相关对策。

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出色地完成了科学考察任务,2010年9月20日上午,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载誉凯旋,顺利返回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历时82天,是我国历次北极科学考察时间最长的一次。“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总航程12000多海里,最北到达北纬88°26‘,这是中国船舶目前所到达的最高纬度,创造了中国航海史上的新纪录。

此次北极科学考察也是历次人数最多的一次。考察队由来自2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媒体记者、“雪龙”号船员组成,同时还邀请来自美国、法国、芬兰、爱沙尼亚、韩国的7名科学家参加,共计122人。

考察队员在北极点冰面上进行了冰浮标布放、温盐深剖面探测仪观测、海冰和海水样品釆集与生态学观测,获取了。0-1000米水深的温盐资料、3根冰芯样品和一批海水样品,沿途同步进行了海冰分布观测,为本次考察北极海冰快速变化机理和海洋生态系统对海冰快速变化的响应综合研究采集了重要的科学数据。

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到达北极点进行科学考察作业,使中国对北冰洋的考察范围延伸到地球的最北端,说明中国的北极科学考察能力在不断提升。

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共完成135个海洋站位的综合调查、1个长期冰站的海-冰-气综合考察、8个短期冰站的考察、1个北极点站位的观测,考察范围涵盖白令海、白令海峡、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门捷列夫海岭、弗莱彻深海平原海域、北极点等海域,南北纵贯2300海里,东西横跨1100海里,范围之广、内容之全、取得的资料和样品之多,以及到达的纬度之高,均创造了我国历次北极科学考察中的新纪录。

作者:余春

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专业,进修于中山大学研究 生院现代文学专业。曾任《海军装备》杂志总编辑、编审、大校军衔、专业技术四级;第三届中国期刊协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 会会员,海军兵种指挥学院客座教授,海军飞行安全管理专家, 武器装备管理专家,资深编辑。

长期坚持文学创作、撰写科技文章、举办专题讲座,从事武 器装备的发展研究,尤其在高科技装备的风险管理研究领域成果 显著。出版作品涉及文学和科技多个领域。二十余次获得军内外文学创作奖和军队科技进步奖,三次被评为海军先进出版工作者,三次荣立三等功。

评论
通辽市科尔沁区科尔沁街道民航社区
大学士级
学习
2022-02-18
刘海飞123
少师级
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出色地完成了科学考察任务。
2022-02-18
科普中国俄体镇023
太师级
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