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收到了粉丝朋友@ada大小姐的爆料邮件称:妈妈用了一款名为“女S之M”的眼霜后,眼睛红肿,面部刺痛不消。
满心期待购入的眼霜,非但没有改善眼周问题,还让妈妈平白过敏遭了罪。
因错用护肤品、理念手法、护肤流程而造成的“毁脸”还真不在少数,可谓是妥妥地花了冤枉钱。
这期「美颜情报局」就让我们来一起扒一扒这些“消费骗局”——
还是文章开头提到的这位粉丝,我们调查一番后发现,这款眼霜宣称的功效简直是“灵丹妙药”,可以“包治百病”。
祛细纹、祛黑眼圈、祛眼袋……全能型选手啊!这售价…应该不便宜吧?
谁承想粉丝朋友购入价是 28元/支,天猫旗舰店卖 89.9 元/支,而抖音竟卖 9.9元/3支??
更别提邮件里提到的各大直播间的 1 元抢购了,更不禁让人好奇产品的成本究竟如何了……
于是,我们的日化研究员小姐姐就查了一下这款产品的成分,却惊讶地发现……没啥问题,还都是好东西。
不过,最大的问题就出现在“好东西”之一的视黄醇身上。我们在去年写的「早C晚A」科普文中有介绍过,视黄醇对皮肤的刺激性强,使用前需要建立耐受,更何况是娇嫩的眼周呢!
而我们翻遍了产品详情页的每个角落,根本没有相关提醒。
至于这类“价格低廉”却“宣称奇效”的眼霜产品,其实还有很多……
妈妈们年纪大了,眼周肌肤会越来越松弛,难免会生出眼袋、眼角纹,而这些光靠眼霜是无法祛除的。
其实,不同年龄的人,也有不同的美,只要心态年轻,谁说皱纹不能成为一种美呢?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有没有发现某些“械字号面膜”卖得异常便宜?
这是由于国家药监局又出手管控啦,简直大快人心!
2021 年的最后一天,国家药监局发布了“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的公告(2021 年第 158 号)”,明确品名举例方面删除“医用冷敷贴、冷敷凝胶”等,同时公布了禁用成分目录。
这意味着在市场上一类械字号产品不能再叫“医用冷敷贴”。并且,相关第一类医疗器械也不得添加中药、天然植物及其提取物、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神经酰胺、褐藻寡糖等成分。
二类和三类敷料注册时,省级或国家药监局会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等方面进行重重审查,通过后才决定是否同意申请。
而有些品牌呢,为了容易通过就直接申请一类。而一类冷敷贴只能用于物理降温、成分不能吸收、也不能发挥药理学作用,更不能用于破皮处。
但朋友圈代购、各大购物平台中一、二、三类敷料混卖的现象简直不要更多!普通消费者就算买回家,也根本无法区分!
不过据药监局公告,自今年4月1日起,这一现象将不复存在了。还是那句话,健康的皮肤没必要用敷料;问题肌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你的日常护肤有几步?
在小red书搜护肤流程就可以发现很多类似的图,整个护肤流程比车间流水线还要复杂。不过说实话,步骤是很多,必要性却不大。
某app流传的早晚护肤步骤截图
就拿肌底液和精华来说,很多人都搞不清楚:肌底液可以当精华用吗?涂了肌底液还要涂精华吗……
肌底液这个产品概念,最早是兰K提出来的。托名称的福,让很多人自然而然地理解为一种导入精华,可以让后续叠加的护肤品进入皮肤内部,从而更好地吸收。
尤其是觉得自己皮肤角质层较厚的人,更是觉得护肤品搓泥都是因为皮肤不吸收,唉
不得不说,这一套说辞可谓是直击痛点、深入人心。
抛开成分和功效,仅从配方结构和作用原理来看,肌底液和精华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二者大多作用在皮肤的角质层,至于很多品牌宣称的作用在基底层和真皮层,目前还无法验证。
至于促进其它护肤品的吸收?只能说从效果上来讲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
和精华相比,肌底液可能只是多加了一些酒精类的促渗剂,酒精过敏的朋友还要慎用。
-脸上长痘痘、痤疮?
-你该排毒了。
-毛孔粗大、黑头多?
-你该排毒了。
……
一切皮肤问题、甚至是身体不适,都可以归结到某些人口中的“排毒”二字。我就纳闷了,人到底哪来的这么多“毒”?
真相是——
1.汗蒸排毒?排的只是水
2.排毒养颜胶囊治痤疮、色斑?专家表示不现实
3.足贴能排毒祛湿?遇水就能变色
4.按摩淋巴排毒?根本是个伪概念
很多美容院、医美机构都有“淋巴排毒”的项目,声称按摩淋巴可以细腻颈部肌肤,甚至起到排毒的功效。
不过专家认为,淋巴排毒根本是个伪概念。随便对淋巴进行按摩,容易伤害到毛细淋巴网,反而导致淋巴结肿大,引起身体某些相关部位的疼痛。
如果真的想通过“排毒”来治疗疾病,还是寻找正规的中医院。
其实,在生活中像这种先制造一个新概念,再针对消费者痛点进行精准营销的产品还有很多。
比如:燃脂霜、干细胞护肤品、去角质凝露、私处洗液……
老爸评测愿大家无论年龄高矮胖瘦美丑,都能忠于自己,永远独立、平等、骄傲、自由!
编辑 | 圆圆
设计 | 大毛
来源:老爸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