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多用途、经久耐用的材料。但塑料已渗透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不必要和可避免的塑料制品,特别是一次性包装和一次性用品,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污染我们的地球。
过去几十年,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越来越依赖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大量未经管理的废弃物进入湖泊、河流、沿海环境,并最终流入大海,引发了一连串问题。迫切需要全世界加强行动,从源头减少塑料垃圾。
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于2021年8月和2022年3月发布两篇报告论述塑料污染的危害,尤其是对迁徙物种的影响。
-------------------------------------------------------------------------------------------------------
报告一:《塑料污染对亚太地区淡水水生、陆生和鸟类迁徙物种影响》
这项研究是CMS与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NOC)合作编写的,重点关注塑料污染对生活在亚太地区陆地和淡水环境中的动物的影响。这项研究包括对每年给印度洋和太平洋造成约20万吨塑料污染的恒河和湄公河流域的案例研究。研究发现:
•受CMS保护的物种受到河流生态系统和陆地上塑料污染的影响,包括淡水物种、陆地动物和鸟类。
•迁移物种可能是最容易受到塑料污染的物种之一。
•该地区许多列入CMS名录的物种都是濒危物种。虽然塑料污染不是对迁移物种的唯一威胁,但它会造成包括个体死亡在内的伤害,并构成可能影响物种生存的额外压力源。
塑料污染对迁徙物种的影响
·淡水物种面临因塑料垃圾缠绕和摄取而死亡的危险
呼吸空气的淡水哺乳动物尤其容易受到塑料污染的威胁。塑料垃圾的缠绕会使它们无法浮到水面,从而导致溺水。
恒河豚(Ganges River Dolphin)最近被列为恒河中第二大面临被缠绕危险的濒危物种。在湄公河,因被网缠绕而溺水是伊洛瓦底江海豚(Irrawaddy Dolphins)的主要威胁,据估计,伊洛瓦底江海豚的数量不足100只。
·丢弃的渔具和风筝线是主要的威胁
这对水生物种来说尤其如此,但对陆地上的陆生和鸟类来说也是如此。
·鸟类是与塑料碎片相互作用的最常见物种
鸟类占据亚太地区CMS物种列表的80%,数量多达500种,鸟类与塑料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陆生哺乳动物可能会受到塑料污染的影响,但需要更多的研究
有证据表明,摄入塑料可能会对陆地上的各种动物产生不利影响。
自2020年CMS第13次缔约方大会(CMS COP13)以来,人们观察到亚洲象在印度、斯里兰卡的垃圾堆上觅食,并在泰国摄食塑料的现象。
·需要对淡水和陆地环境进行更多研究
虽然大多数塑料都是在陆地上使用和处理的,但塑料污染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生态系统上。淡水环境中的塑料研究只占所有水生系统中塑料研究的13%。只有4%的同行审查的塑料污染影响的研究与陆地生态系统有关。
-------------------------------------------------------------------------------------------------------
报告二:《湄公河和恒河流域塑料污染对迁徙物种的风险评估》报告
CMS与联合国环境署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合作,提出了一种评估塑料污染对淡水和陆地移栖物种的风险的方法。鼓励各国政府采用这种方法。
面临塑料污染风险的迁移物种
在23种被研究的物种中,风险分析确定:恒河豚、恒河鳄、湄公河巨鲶和伊洛瓦底江豚明显受到了塑料污染的影响。
风险评估的方法
•评估塑料污染对迁徙物种的风险的方法包括:
1. 基于物种与塑料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以及相互作用的结果创建一个风险矩阵
2. 测定摄取或缠绕引起的相对压力(塑料碎片密度模型)
3. 迁徙物种栖息地重叠的确定
4. 计算塑料碎片造成的预期风险
5. 生成风险图
•迫切需要填补数据空白,进行可靠的风险分析(塑料垃圾负荷和物种分布)
-------------------------------------------------------------------------------------------------------
两份报告建议:
•通过行业和政府法规、激励措施和实践,减少上游贸易中的塑料。
•更有效的产品设计、废物管理和回收。
•将减少塑料污染纳入迁徙物种的保护措施。
•需要对塑料对陆地和淡水物种的影响进行更多研究。
•提高公民意识的教育活动和计划。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作为一家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的社会公益组织,历来采用创新思维、开展多样化新颖活动,在减塑领域积极开展行动,着力提升全社会减塑意识: 起诉相关外卖企业,抵制塑料污染;呼吁社会公众加入减塑捡塑的行动;倡导绿色会议;反对使用塑料花;建议校园不使用塑料书皮,反对校园有毒塑胶跑道等。
为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35年)》和《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21—2025年)》,作为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全国一级学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发挥科学研究机构优势,致力于打造全面动员、全民参与的社会化科学传播工作,于2021年12月推出《绿会生物多样性科普小课堂》系列。
《绿会生物多样性科普小课堂》以“科普性”为特点,传播当前受到生存威胁的野生动植物种及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呼吁各界携手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文/YJ 审/S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