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刚出生的婴儿浑身软软糯糯的,让人有一种“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直观感受。另外,小朋友摔跤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通常拍一拍身上的灰尘就过去了,但同样的事若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往往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那么,具体是什么导致了上述的差异?和成年人相比,婴幼儿的骨骼又有何不同呢?
(原创图片)
在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 GH)的调节作用下,婴幼儿身体各部的功能产生着由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变化。以牙齿为例,通常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时,乳牙开始萌出,到3岁左右出齐,共20个;儿童在6岁左右,乳牙开始脱落,逐渐更换成恒牙,恒牙全部出齐共32个。
看到这里,大家不禁会问,“同样的,成年人的骨骼数量是不是就比婴幼儿更多呢?”恰恰相反,实际上,婴幼儿的骨骼数量较成年人更多。成年人有206块骨,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其中,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而儿童的骨骼是217-218块 ,初生婴儿则多达305块[1]。
从形态上看,婴幼儿骨骼与成年人骨骼之间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比如,新生儿的面颅占全颅的1/8,而成年人为1/4,所以小宝宝的头会显得比成年人更大,看上去愈加可爱。又如,成年人的四肢骨通常比婴幼儿粗壮很多,那是因为婴幼儿出生前后,长骨骺部开始造骨,使长骨加长,外周骨膜不断成骨,使骨干加粗。
(原创图片)
从结构上看,婴幼儿骨骼与成年人相比显得“不够完善”。
从颅顶观察,新生儿颅呈五角形,颅顶各骨尚未发育完全,在多骨交界处存在较大的间隙,分别形成前囟、后囟、蝶囟和乳突囟。随着年龄的增长,囟逐渐萎缩以至完全闭合。较大的前囟一般在生后1-2岁时闭合,其余各囟在生后不久便会闭合。同时,像髋骨、骶骨、尾骨等,皆是由“幼态”且“分散”的婴幼儿骨骼在不断的生长发育之下,最终融合形成一块完整的骨骼[2]。
从性质上看,婴幼儿骨骼更显其“功能强大”。
首先,婴幼儿的骨髓均为红骨髓,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其他幼稚型血细胞,呈红色,有造血和免疫功能。在幼儿5岁以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会逐渐被脂肪所替代,变成没有造血能力的黄骨髓。 对于成年人来说,只有在失血过多或重度贫血时,黄骨髓才能转化成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其次,婴幼儿骨骼与成年人骨骼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也大不相同。幼儿时期,骨的有机质和无机质之间的比为1:1,骨骼弹性较大、柔软、易变形,在外力作用下不容易发生骨折,或像春天植物青嫩的枝条,发生折而不断的“青枝骨折”。成年人骨的有机质和无机质的比例约为3:7,所以骨骼兼具硬度与弹性,最为合适。老年人骨的无机质所占比例更大,脆性增加,随着身体激素水平的下降,钙、磷的吸收和沉积都受到影响,骨质呈多孔而疏松的状态,骨骼脆性进一步增大,因此更易发生骨折[3-6]。
参考文献
[1]张红.健康教育与女性骨健康——关注骨骼健康从婴幼儿开始并贯穿一生(一)[J].健康向导,2019,25(05):4-6.
[2]为啥尾骨易受伤[N]. 中国家庭报,2022-02-28(015).DOI:10.44197/n.cnki.nzgjt.2022.000059.
[3]梁缘. 骨骼健康六大锦囊[N]. 健康时报,2021-10-15(007).DOI:10.28434/n.cnki.njksb.2021.000348.
[4]席念楚. 营养均衡 助力骨骼健康[N]. 中国家庭报,2021-07-01(013).DOI:10.44197/n.cnki.nzgjt.2021.000458.
[5]方文焕,麦伟,颜志坚,黄晓魏,尉新建.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雌激素、前脂肪因子-1水平与骨代谢和骨密度相关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27(12):1763-1766+1773.
[6]李紫阁,吴晶晶,周若愚,汤胜尧,姜自伟.301例脆性髋部骨折回顾性研究及文献共现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27(12):1810-1814.
作者:宋诗尧,主管护师,四川大学医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