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状体,英文名称Intraocular Lens,简称IOL,是一种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能植入眼内的人工透镜,用以取代白内障手术中被摘除的天然晶状体。
人工晶状体的形态,通常是由一个圆形光学部和周边的支撑襻组成,光学部的直径一般在5.5-6mm左右。这是因为在夜间或暗光下,人的瞳孔会放大,直径可达到5mm左右,而过大的人工晶状体在制作或者手术中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主要生产厂商均使用5.5-6mm的光学部直径。
根据材质进行分类,可分为硬性人工晶状体和软性人工晶状体[1]。
1949年英国医生Harold Ridley采用囊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成功植入世界上第一枚人工晶状体(IOL),使白内障手术成为真正的、完整的复明性手术。该晶体选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材料制作,是硬性晶体,不能折叠,手术必须通过5.5~6.0 mm大切口才能植入眼内。这种手术对病人眼睛的创伤大,手术并发症多,术后恢复较慢[2]。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仪的发明,小切口手术技术迅速发展,医生可以仅仅使用1.5~3.2mm切口清除白内障,但在安放人工晶状体的时候却还需要扩大切口,才能植入。
为了适应手术技术的进步,人工晶状体的材料逐步改进,出现了可折叠的人工晶状体。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是软性晶体,制作材料主要为硅胶、亲水性丙烯酸酯(水凝胶)和疏水性丙烯酸酯。一个光学部直径6.0mm的人工晶状体,可以对折,甚至卷曲起来;使用植入镊或植入器,通过1.5~3.2mm切口植入眼内后,折叠的人工晶状体会自动展开,支撑在指定的位置,代替天然晶状体执行屈光功能。手术安全简单,无需麻醉,伤口不需要缝合。如今,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为成熟和普及的技术。
在软性人工晶状体中,疏水型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因疏水表面易与后囊膜黏着,抑制上皮细胞迁移,囊膜混浊发生率较低,是目前主流的人工晶状体材料[3]。亲水型丙烯酸酯(水凝胶)人工晶状体的光学质量和前房生物相容性较好,适用于葡萄膜炎、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患者,但水凝胶网状结构易导致人工晶状体混浊[4]。硅胶人工晶状体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5],目前临床较少使用。
根据人工晶状体的颜色分为无色人工晶状体和黄色人工晶状体[6]。
人眼具有抵御视网膜光损伤的自然防御机制,角膜和晶状体可阻止紫外线(波长<400nm)到达视网膜。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颜色不断变黄,可以滤过短波长蓝光(波长 400~500nm)[7]。但白内障手术后,人眼晶状体自然防御机制消失。为了减少视网膜损伤、优化入眼的光谱组成,人工晶状体材料中添加了不同的吸收剂:添加紫外线吸收剂以过滤紫外线,人工晶状体呈无色透明状态;额外添加蓝光吸收剂,过滤了蓝光而呈现黄色,也叫做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
目前,市面上的人工晶状体几乎都是紫外滤过型人工晶状体[8]。蓝光滤过型人工晶体除吸收紫外线外还可以吸收部分蓝光,吸收谱非常接近于人眼的自然状态,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人眼晶状体对光线的滤过、吸收和通过的特性[9],从而减少了畏光、蓝视症现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的需求已经从最初的“看得见”、“看得清”转变为“看得好”,现代白内障手术已经从“复明”手术发展为“屈光性”手术。人工晶状体经过数代的发展,材料、设计和工艺上已十分成熟,可供选择的人工晶状体种类繁多,具有不同的光学功能。
屈光人工晶状体起点款就是单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也是目前适用范围最广、应用时间最长的人工晶状体。如果是已经习惯戴老花镜、术后无视近需求或仍想保留戴近视镜习惯的患者,单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通常是很好的选择。此外,眼部条件不适合植入功能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也可以选择单焦人工晶状体,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
在考虑自身条件和经济基础的前提下,可根据个人用眼需求选择功能型人工晶状体:(1)规则性角膜散光≥ 0.75 的患者可选择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2)除远视力外,希望获得近视力的患者(读书、看报、看手机等)可选择双焦点人工晶状体;(3)除远、近视力外,希望获得中程视力(台式电脑、打麻将、下棋、汽车仪表盘等)的患者可选择三焦点人工晶状体;(4)对视力要求高、希望获得连续视力,术后全程脱镜的年轻患者可选择景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等等。
针对特殊人群,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所考虑的因素要更多一些。如高度近视患者(眼轴长度≥26mm或近视度数>6.0D)往往眼球拉长、囊袋大、悬韧带松弛,此类患者易发生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倾斜或偏心,引起人工晶状体不稳定。植入大直径人工晶状体或者搭配囊袋张力环,支撑力更大,稳定性更好。高度近视患者合并眼底病的概率也更高,大光学区的人工晶状体可充分观察眼底,暴露视野。再如糖尿病患者眼内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更加强烈,各种手术并发症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普通患者。针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术后较易出现前房反应的患者,术前应严格控制和稳定血糖,使用低创性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或相容性较强的如肝素表面改性的人工晶状体,避免患者产生前房反应。
总之,选择人工晶状体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的用眼习惯与需求,重视术前的精准测量与检查,并结合瞳孔大小、散光状态、Kappa 角等进行个性化的考量与选择,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以获得最优化临床效益,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 中国人工晶状体分类专家共识(2021年)[J]. 中华眼科杂志, 2021, 57(7):7.
[2] 邱洪中.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与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植入PMMA人工晶状体对比研究[J]. 新疆医学, 2021, 51(6):4.
[3] Zhao Y, Yang K, Li J, et al. Comparison of hydrophobic and hydrophilic intraocular lens in preventing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after cataract surgery an updated meta-analysis[J]. 2019.
[4] Dong JK, Chuck RS, Lee JK, et al. Reversible opacification of hydrophobic acrylic intraocular lens-two cases report[J]. 2018.
[5] 黄晓丹, 姚克. 人工晶状体材料与设计新进展[J]. 国际眼科纵览, 2007, 31(1):5.
[6]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 中国人工晶状体分类专家共识(2021年)[J]. 中华眼科杂志, 2021, 57(7):7.
[7] Mellerio J. Yellowing of the human lens: Nuclear and cortical contributions[J]. Vision Research, 1987, 27(9):1581-1587.
[8] William J R , Mueller H A , Sliney D H . Retinal sensitivity to damage from short wavelength light[J]. Nature.
[9] Klein R, Klein B, Jensen S C, et al. The relation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to age-related cataract, maculopathy, and impaired vision. The Beaver Dam Eye Study.[J]. Ophthalmology, 1994, 101(12):1969-1979.
[10]王凯. 白内障患者需慎重选择人工晶体[J]. 江苏卫生保健, 2019(8):1.
[11]李中华, 刘雪, 周丽. 白内障手术中人工晶体的选择[J]. 当代医学, 2011, 17(18):2.
来源:爱博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