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大美科学 2019-01-22

  

  电影《我是谁》剧照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在成龙主演的电影《我是谁》中,失忆的男主角曽向空旷的世界疯狂发问——我是谁?而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个哲学终极三问,同时也让科学家对人类起源展开了各种探索。

  。。。。

  。。

  从直立行走的猿进化而来

  自从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后,多数人相信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目前为人们所确知的科学事实是我们同猩猩、猴子和狐猴一样同属于灵长动物,拥有同样的祖先——古猿。而从古猿进化到现代人类大约经历了古猿阶段—亦人亦猿阶段—能制造工具的人的阶段(包括猿人与智人两大时期)。

  

  古猿进化为人类

  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为寻找食物下到地面活动,逐渐学会用两脚直立行走,前肢则解放出来,并能使用石块或木棒等工具,最后终于发展到用手制造工具。随着化石材料的不断发现,测定年代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对人类起源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但仍然存在一些争议,例如人类从人猿主干上分离,究竟发生在哪一地区?是在非洲,然后走进亚洲,还是开始就在亚洲?类人猿究竟从何时开始与猴子“分道扬镳”,走上一条独特的进化之路,最终诞生了人类(智人)?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古人类学家,使其争论不休。

  

  森林古猿的颌骨化石

  

  南方古猿化石

  周口店遗址

  “北京人”复原像

  

  2013年6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倪喜军教授及其团队在湖北荆州地区发现了一副近乎完整的灵长类动物骨架,经过十年研究得出结论:类人猿特征最早在5500万年前开始出现,相当于把原来学界4500万的观点又往前推进了1000万年。

  倪喜军团队根据古猴骨架绘制的想像图

  

  古猿在基因组和形态学上仅仅经历了一些小修小补的改良,从而进化到现代人类。但古猿存在时间也不过在5500万年以前,再往前追溯,类人猿归属的脊椎动物又是怎样的进化历程?

  。。。。

  。。

  

  海口鱼——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地球上最早的脊椎动物是一种无颌的鱼形动物,大约经历了古代的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逐渐形成了当今形成的脊椎动物门属。

  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家在云南昆明海口地区对澄江动物群的野外考察中,在距今约5.3亿年的早寒武世的地层中找到两块奇怪鱼形化石,分别为科学家命名为昆明鱼和海口鱼。昆明鱼和海口鱼形态相似,身体皆呈鱼形,长度约3厘米。有意思的是昆明鱼和海口鱼全身裸露,没有鳞片,这些特征与其他现生无颌类相似。而海口鱼的鳃囊拥有篮状的软骨支撑,并且背鳍也有鳍条的分化,这些特征都显示其比昆明鱼更为进步。

  海口鱼确为已知最古老脊椎动物,它将脊椎生物最早出现的时间进一步推至5.2亿年前,向前推进了2000多万年,而且丰富了生物群多姿多彩的面貌,因此该成果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

  5.2亿年前,澄江动物群中的‘天下第一鱼——昆明鱼目’代表着刚刚创造出头脑和原始脊椎的‘宏型’人类祖先。出现了最早的具有头脑、眼睛和脊椎的动物,如果继续往前追溯,它的祖先肯定是没有头的,那它又是怎么进化而来的,它的祖先会长的什么样子呢?

  

  昆明鱼(上)与海口鱼(下),首创头脑、眼睛、脊椎

  。。。。

  。。

  没有头但是有鳃裂的古虫动物门

  2001年,中国科学家在澄江动物群野外考察中发现了西大动物和地大动物,有保存较好的鳃裂构造(低等脊索动物及鱼类的鳃裂终生存在,其他脊椎动物仅在胚胎期有鳃裂),并新创造了一个动物门类,叫古虫动物门。

  单独提出这个门类来,是因为这是发现的最早有腮裂结构的化石,该类动物的新陈代谢方式是,水将食物和氧气输送入体内,食物分离以后就送到后面肠道消化,肛门排出。有氧气的水就在鳃裂用鳃丝进行气体交换,废水排出。如果没有这个鳃裂,就像鲨鱼一样,闭合了它的鳃裂,很快就会被憋死了。

  

  古虫动物门化石,首创肛门与腮裂

  人类的祖先从最古老的鱼追溯到古虫动物门及其近亲,如果再往前追溯,又会是怎样的生命发现?是否能找更小、很微小的生命?或者如卵子那么大,甚至更小的比一毫米小的祖先又是谁,会在哪里?

  。。。。

  。。

  最古老的后口动物

  1毫米的人类远祖

  2017年1月,中国科学家在陕西南部宽川铺生物群中微型动物化石的研究中,发现了最古老的原始后口动物——冠状皱囊虫。这一只生活在5.35亿年前海洋中的小动物,身长仅有1毫米,呈椭球形,身体结构简单到就是只有一个开口的袋子,遇到食物就张开伸缩性的袋口吞下。由于没有肛门,消化后的残渣会从旁边的一个小孔排泄出来。

  

  冠状皱囊虫,不管你是否接受,这货竟是人类的远祖

  早期的原口动物的呼吸和排泄依靠表皮以及表皮发育成的附肢和皮鳃,而后口动物则是让水从口流入身体内部的腔室(鳃腔),然后从鳃孔流出,完成气体交换和废物排出。皱囊虫身上有4对锥形的孔洞,这正是其奥秘所在,被认为是鳃孔的雏形。而鳃孔和由它演化成的鳃裂,是后口动物最典型的特征(虽然后来脊椎动物登上陆地,改用肺呼吸,成体的鳃裂消失,但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依然会出现鳃裂结构)。

  它很小,但是有口。最早的口就从它开始,有意思的是它没有肛门,旁边一个小孔就排泄了,非常简单。

  邹囊虫被认为是代表着显生宙最早期的微型人类远祖至亲。这个发现将对人类早期祖先的认知,由距今5.2亿年前推至5.35亿年前(十分接近显生宙起点),体积则也由“厘米级”推至“毫米级”。

  从这个微小动物——皱囊虫,经过古虫动物类似的有鳃裂的东西,它有肛门了,然后就长出头来了,最后才诞生了人类,整个故事就完整了。也印证了达尔文对人类进化的判断:人类由低等动物进化而来!

  。。。。

  。。

  可追溯的更古老的人类远祖

  人类的祖先经历了复杂的进化之路,已经被时间抹去了痕迹,还有很多疑问等待着科学的解答,我们可能无法得知进化树上的所有的具体分支,但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答案将逐渐被发现。

  生物起源的探索还在继续,随着科技的进步,会有更多新的发现,也许未来,人类的远祖会变得更不可思议,……

  

  作者:宁远

  科技自媒体编辑/撰稿人,擅长科技人物访谈和科普文章写作,撰文30余篇。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大美科学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