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91231333401868578.jpg

大美科技馆 |假期去哪?寻找最早会翱翔的大鸟

大美科学 2019-12-31

  最早会翱翔的大鸟

  鸟类的早期演化是从小型恐龙开始的,为了减轻体重适应于飞行,它们的身材都很短小。但很快,一种大型鸟类脱颖而出。

  本期我们带领大家走进中国古动物馆,一起寻找鸟的化石标本,看看最早会翱翔的大鸟。

  朝阳会鸟的第一件标本是2000年夏天在辽宁省朝阳市附近发现的。鉴于中国辽西古鸟类的重大发现,国际古鸟类与演化学会每四年一次的学术研讨会同年在辽宁省朝阳市召开。研究者将它命名为会鸟,以纪念此次大会。根据骨骼尺寸,会鸟是当时世界已知最大的白垩纪早期鸟类。

  会鸟前肢很长,翼展可达1.4米;翅膀末端收缩,显示它是一种擅长翱翔的鸟类。这也是首次在早期鸟类中发现此种进步的飞行方式。会鸟拥有一个尾综骨,这是另一个较始祖鸟进步的特征,但它是具有尾综骨的鸟类中最原始的。它的生长缓慢,类似于始祖鸟和小型恐龙,而不似现代鸟类。会鸟仅上颌保存了少量的牙齿。牙齿退化曾经在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中多次发生,对食籽的适应或许是其中一个原因。

  

  朝阳会鸟化石

  (来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会鸟:最早会翱翔的大鸟

  研究人员推断会鸟也是植食性动物,可能喜欢吃植物的种子。这个推测在10多年后得到了证实。2011年9月,《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等中外学者合作研究的一项成果,该成果显示在辽西白垩纪早期的朝阳会鸟和高冠红山鸟两种原始鸟类的三件标本上,都保存了鸟类嗉囊的化石证据。这也是最早的鸟类嗉囊记录。嗉囊中充满了可能属于未知裸子植物的种子。此外,这两种鸟类的腹部区域还保存了胃石,表明这些早期植食性鸟类已经具有了和现代鸟类相似的消化器官。

  

  保存有嗉囊化石证据的会鸟(左)

  和会鸟嗉囊中的种子(右)(来源:周忠和)

  

  鸟的常识

  翱翔加嗉囊,会鸟身上的创新配置令人瞩目!然而这还没有结束。2013年Science杂志在线刊登了山东临沂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合作的一项关于鸟类羽毛的最新成果。该项成果表明,包括会鸟在内的11件早期原始鸟类的后肢上都保存有显著的羽毛,并且后肢的羽翼也具备协助飞翔的空气动力学功能。此前只在带羽毛的恐龙中发现过“四个翅膀”的情况(如小盗龙、近鸟龙),如今“四翅”古鸟类的发现进一步说明,在从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进程中,的确存在一个“四翅”的阶段——这是带羽毛恐龙和早期古鸟类尝试学飞的阶段。会鸟真是一种勇于创新的古鸟,我们应该对它充满敬意!

  玩骨头的卢老师

  

  本期卢静带您走进中国古动物馆,一起看看鸡的祖先之争。

  

  走进中国科学院博物馆

  听化石的故事

  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研学指南

  中国古动物馆

  开馆时间

  9:00-16:30,16:00停止售票,周一闭馆。

  地址

  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42号(北京动物园向西300米路南;北京天文馆西50米)。

  电话

  010-88369280 010-88369210 010-88369315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大美科学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