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病毒——欧洲中世纪黑死病(下篇)大美科学 2020-07-16 作者:曾歌 |
黑死病(Black Death)是人类历史上极严重的瘟疫之一。患者的皮肤会因为皮下出血而变黑。而黑色实际上也象征忧郁、哀伤与恐惧。14世纪的“中世纪大瘟疫”的爆发也标志著人类与黑死病长达 600 年的拉锯战拉开了序幕。
3.漫长的自救之路
14世纪中叶,欧洲已经医学院林立:意大利有20所、法国19所、英国5所、西班牙4所、葡萄牙2所。但教廷领导下的医学院发展呈现不健康的状态:神学和医学不分家,科学的界限十分模糊。尽管1347年意大利已有观察日记称,这种病可以通过相互交谈,甚至目光传染,但医生们多认为病因是体液不调,或遭了天谴。他们对黑死病到底会不会传染都还在争论,更别提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认知了。
中世纪的理发师,可以进行小型的外科手术,如放血、截肢或拔牙。图:Wikimedia
显然,当时的医学知识不足以应付黑死病。治疗方法千奇百怪:将洋葱、蛇、鸽子煮熟剁碎敷于患处;喝醋,喝泻药,喝甜酒,喝大麦汤炖金箔,甚至喝砷和水银制成的“解毒糖浆”。最荒唐的疗法是,鞭笞患者祈求上帝开恩。
医生们依靠的是粗糙而不成熟的技术,如放血。可是中世纪的欧洲人不仅不懂得麻醉,也没有杀菌消毒的手段,放血治病不成,反倒成了黑死病的助力。此外还有各种迷信的做法,如燃烧芳香的草药和在玫瑰水或醋里洗澡。与此同时,在恐慌中,健康的人尽其所能避免生病。医生拒绝给病人看病;牧师拒绝主持最后的仪式;店主们关闭了他们的店铺。许多人从城市逃到农村,但即使在农村,他们也逃不掉这种疾病:它感染了牛、羊、山羊、猪和鸡以及人。
黑死病的后果之一就是欧洲羊毛的短缺,因为太多的羊死了。许多人不顾一切地拯救自己,甚至抛弃了他们生病和垂死的亲人。“这样做,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获得了豁免权。”薄伽丘写道。
图尔奈市民埋葬瘟疫受害者。图:wikipidia
与黑死病纠缠的漫长过程中,欧洲人也摸索出一些有效的防疫措施。著名的法国医生乔利亚克(Guy de Chauliac,1300-1368)的方案是:用火清洁空气和健康饮食。这位医生在1348年写下的病程记录,成为后世研究欧洲黑死病的经典文本。同年,巴黎医学院发布了一份有关流行病的指南,建议用熏香和甘菊熏烤家中以及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还推荐使用玫瑰水和醋定期清洁病人居住的房间。
瘟疫期间医生的典型服饰。图:Wikipidia
隔离是当时对抗黑死病最有效的手段。威尼斯在1374年成为第一个禁止来自疫区的旅行者和商人进入的城市,他们还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负责监察城内防疫措施,包括转运尸体时应用特殊方式、确保墓穴挖掘深度和严禁曝尸街头。很快其他意大利城邦也开始效仿。1377年,亚得里亚海东岸的拉古萨共和国首先要求所有来自疫区的商船在港口外指定地点停泊40天后才允许靠岸。1382年,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一位教授致信米兰公爵,建议在瘟疫期间禁止结婚以避免人群聚集。
虽然治疗鼠疫的尝试收效甚微,但是由于它在之后几十年和几百年中反复出现,这种疾病确实促使了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扩大和完善公共卫生措施。此外,一些防止鼠疫传播的方法至今仍在实行。例如,威尼斯要求疑似被感染的船只和旅行者在入城之前接受40天的隔离,“检疫”一词正是来源于这一做法。
患者隔离、村庄隔离、往来人员隔离、货物隔离……欧洲各国从黑死病乍到时的一盘散沙,到先后采取集体防疫措施,再到国际间相互合作。一个共识是,有组织地集体性抗疫是最后各国先后摆脱黑死病的一个因素。
4.了解黑死病
如今,科学家们了解到黑死病(现在被称为鼠疫)是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一般先流行于鼠类及其它野生啮齿动物之间,借助鼠蚤叮咬而传给人。它由一种名为鼠疫耶尔森菌的芽孢杆菌传播的。鼠疫杆菌是1894年由巴斯德研究所(Pasteur Institute)的法国医生和细菌学家亚历山大·耶尔辛(Alexandre Yersin)在香港鼠疫大流行时所发现的。
左图:经萤光染色的鼠疫杆菌。图:Wikipidia
右图:东方鼠蚤(Xenopsylla cheopis)感染了鼠疫耶尔森氏菌,在肠道内呈黑色团块。图:Wikipidia
鼠疫杆菌(学名:Yersinia pestis)是一种杆菌,属于肠杆菌科耶尔辛氏菌属,同时也是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性鼠疫的病原体。所有的类型都在人类历史上造成严重的伤亡,如中世纪横扫欧洲的黑死病。
鼠疫通常有腺型、肺型和败血症型三种。病原体可借飞沫传播(所以不能简单地通过杀死老鼠来消灭它),也可通过直接接触受染动物或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人普遍易感,病后可获持久免疫。鼠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未经治疗的腺鼠疫病死率达50%至70%,败血症型接近100%。鼠疫杆菌之所以会有这么强的致病力,是因为它能抵御白血球的吞噬作用。
人们发现,鼠疫杆菌对干燥、热或紫外线抵抗力弱,煮沸1分钟即可被杀死,一般消毒药如甲酚、漂白粉、新洁尔灭和乙醇等均能杀死鼠疫杆菌,但该菌对于低温抵抗力很强,在冰冻组织中能生存数月至数年。科学家还发现,如果能够在发病24小时内进行抗菌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转危为安。
现代卫生和公共卫生措施已大大减轻了疾病的影响,但尚未消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虽然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黑死病,但每年仍然有1,000至3,000例鼠疫病例。
5.黑死病的后果
黑死病的后果对全世界的人口都有直接和长期的影响。其中包括一系列生物学,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动荡,这些动荡对世界历史,特别是欧洲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黑死病对艺术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350年后,欧洲文化总体上变得非常病态。人们的普遍情绪是悲观的,当代艺术因表现死亡而变得黑暗。“死亡之舞”广泛流传的画面显示,死亡(一具骷髅)随意选择受害者。许多最生动的描写来自于像薄伽丘和彼特拉克这样的作家。
虽然黑死病突出了中世纪医学科学的缺陷,但它也导致了医学领域的积极变化。正如David Herlihy在《黑死病与西方转型》一书中所描述的,在黑死病之后,人们更加强调“解剖研究”。个人研究人体的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成为一个更直接地处理不同疾病和健康状态的人体的过程。此外,在这个时候,外科医生的重要性变得更加明显
最 后
直至今天,还有很多人将精力投入到对黑死病的研究里。虽然主流观点认为曾经三次爆发的黑死病元凶就是鼠疫杆菌,但还是有不少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即便是现在我们都还没有完全揭开黑死病的面纱。
作者:曾歌(科普作者)
参考资料:
https://www.history.com/topics/middle-ages/black-death
https://wellcomecollection.org/articles/Xn4chRIAAK03rFsj
https://www.history.com/news/quarantine-black-death-medieval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black-death-in-histor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lack_Death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责任编辑:王超
上一篇:细菌、病毒和肺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