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美口服降糖药的跟踪报道中国药学会 2019-02-12 作者: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 朱莹 |
阳阳,你看咱们这次最美口服降糖药的选美,有很多朋友都非常关注呢!
这我当然知道了朝朝,我关注的不仅有最美降糖药,还有我们的“中国最美女医师”。
那还用说,咱们刘丽宏主任绝对当之无愧!棒棒哒!!
看你自豪的~快跟我说说这次降糖药选美的事吧!
这次评选有好多的朋友都提到了降糖药的副作用,想让咱们给大家好好说说。
你别急,我已经跟小编说了要跟进这个热点啦!
嗯嗯,大家都知道是药三分毒,我们来看看场外亲友团怎么说。
大家还记得我们上一期提到的这几支代表队吗?我们一个一个来看吧~
代表队一 双胍类
参赛队员: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引起胃肠道不适怎么办?
二甲双胍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多出现在治疗的早期,绝大多数发生于前10周。多数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可逐渐耐受。如果增加二甲双胍剂量后发生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可以降至之前较低的剂量,耐受后可再次尝试增大剂量。肠溶制剂和缓释制剂也可以减轻患者的胃肠道反应。
二甲双胍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是真的吗?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维生素B12的缺乏。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适当补充维生素B12来解决。
听说二甲双胍伤肝伤肾,怎么办?
二甲双胍本身不会对肝肾功能有影响。但是肝肾功能受损会导致二甲双胍和乳酸在体内的积累。所以,如果肝肾功能异常应遵医嘱用药。
代表队二 磺脲类
参赛队员: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
听说这类药特别容易低血糖?
磺脲类药物低血糖的发生率约2%一5%,第二代磺脲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第一代低。高龄、饮酒、肝,肾疾病、多种药物相互作用是导致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格列本脲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有肾功能减退的人更容易引起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反应。格列喹酮、格列吡嗪、格列美脲和格列吡嗪控释剂低血糖发生率相对格列本脲较低。
服用这类药物会不会长胖啊?
长期使用磺脲类药物过程中体重可能增加。临床研究表明格列吡嗪控释片和格列美脲增加体重作用不明显或较其他二代磺脲类药物低。当然,体重增加的原因有很多,控制饮食,监测血糖是关键。
好像不是所有人都能用这类药吧?
是的,妊娠和哺乳妇女需改用胰岛素治疗;老年人使用磺脲类药物剂量要酌情调整;不推荐儿童服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酌情使用;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慎用。
代表队三 格列奈类
参赛队员: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这类药是不是也会发生低血糖呢?
常见副作用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与磺脲类药物相比,发生率较低、程度较轻。
代表队四 α-糖苷酶抑制剂
参赛队员: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什么?如果低血糖了怎么办?
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有疝气或曾行胃肠道外科手术应禁用。如果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发生低血糖后,只能使用葡萄糖纠正。
代表队五 DPP-4抑制剂
参赛队员:西格列汀、利格列汀等
家族也有5个小朋友,虽然TA们长得各不相同,但是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不良反应都有啥?
DPP-4抑制剂是一类耐受性良好的降糖药物,单独使用基本无低血糖风险。胃肠道反应也较少。
肝肾功能不好的人使用起来受不受影响?
部分DPP-4抑制剂通过肾脏排泄,因此DPP-4抑制剂会随着肾功能下降而在体内积累。目前利格列汀在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中不需要调整剂量。
大部分在轻到中度肝功能受损的患者中无需调整剂量。维格列汀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正常上限3倍的患者不能使用。利格列汀在肝功能不全患者中无需调整剂量。
代表队六 噻唑烷二酮
参赛队员: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这个药听说副作用比较大呢,是不是真的?
体重增加和水肿是常见副作用。此类药物与骨折和心力衰竭风险增加相关。
看来还真是“没有最美,只有最合适”哈!
阳阳,怎么样,这个跟踪报道可还行?
朝朝你别说,虽然选美比赛各有千秋,但是追了这个热点可给我提了个醒。规律吃饭、认真运动、监测血糖特别重要。可不能再胡吃海塞,不管不顾了。
参考文献: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J].中华内科杂志,2018,57(12):885-893.
[3]洪天配,母义明,纪立农, 等.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降糖药物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7,25(7):361-371.
[4]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更新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6,32(6):455-460.
[5]母义明,纪立农,宁光, 等.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J].糖尿病临床,2016,10(11):481-491.
[6]高颖,杨光燃,周迎生, 等.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10):833-838.
[7]DPP-4抑制剂超药物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C].//中国药品评价高峰论坛论文集.2014:232-236.
[8]杨文英.磺脲类药物应用专家共识[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24(4):255-259.
出品: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
作者:朱 莹
审核:王华光
责任编辑:王超
上一篇:药物临床研究那些事儿
下一篇:智齿,想说爱你不容易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