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豆浆千万不要这样喝,严重可致命!

科普中国微平台 2018-10-30

  本文专家: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

  随着豆浆机的普及,以及营养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家庭会选择自制豆浆作为早餐。

  

  豆浆机的原理是将大豆与水混合后,在刀片地快速旋转下将黄豆生磨成浆状形态,再经加热煮沸后即得到可食用的豆浆。但是,这样自制的豆浆有时并不安全,甚至可能会带来生命危险。

  前几日,一位孩子在喝了家中自制的豆浆之后,不久就出现了呼吸困难、胃部肿胀的症状,并紧接着急速恶化,出现呕吐、神经紊乱、休克等症状。将其送至医院时,已为时已晚,不久便被遗憾宣布死亡。而类似事件在过去也屡屡发生,中毒对象多以儿童为主,且均是在饮用了家庭自制的豆浆之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

  

  那么,所谓的“毒”豆浆中究竟含有什么有害物质?为何家庭自制的豆浆更易致人中毒?若不小心喝了此类豆浆该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逐一介绍。

  “毒”豆浆中有什么有害物质?

  “毒”豆浆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生大豆中的细胞凝集素、皂素、胰蛋白酶抑制物。

  皂素是一种配糖体,它不但对胃肠膜有刺激性,而且能破坏血液中的红细胞,当摄入超过一定限量就会引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若抢救不及时则很有可能危及性命。

  

  而胰蛋白酶抑制物具有降低胃液消化蛋白质活性的能力,会导致人体消化吸收蛋白质的能力降低,从而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以上提到的这些物质都具有较高的耐热性,需加热至100℃以上才能被完全破坏。因此,若是进食了未彻底煮沸的豆浆(同时也包括未炒熟的黄豆或粉),则会由于摄入皂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物质导致中毒。

  为何家庭自制豆浆更易致人中毒?

  一般家庭在煮制豆浆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假沸”现象迷惑,未将豆浆彻底加热,这是家庭自制豆浆屡屡导致中毒事件的原因。

  “假沸”现象指的是豆浆在加热过程中,当加热温度达到80-90℃时,皂素会受热膨胀产生大量的泡沫,从而产生类似于沸腾的现象。事实上,曾有人员做过相关测试,当豆浆产生“假沸”现象时,其温度一般只达到90℃,尚未达到能将有毒物质彻底分解的温度。

  在自制豆浆时该如何操作?

  在煮豆浆时,应当在出现“假沸”现象后继续小火加热3-5分钟,直至泡沫完全消失,这样不仅可以彻底破坏生豆浆中的有毒物质,还可以极大提升豆浆中的营养价值。

  

  此外,曾有人员测量过豆浆一体机制作的豆浆,其煮沸温度也只达到90℃,也就是说,即使采用具有煮制功能的豆浆一体机,仍然存在未将豆浆加热彻底的风险。

  因此,我们建议在使用豆浆一体机制作豆浆时,最好将做好的豆浆倒入锅中用小火再煮几分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去除豆浆中的有毒物质。若是打出的豆浆量比较大或是较为粘稠,则加热时一定要注意搅拌,以防由于受热不均导致的糊锅。

  若是选用正规厂家售卖的豆奶粉或是豆浆粉,其在制作中都经过高温加热处理,生大豆所含毒素在此过程中已被破坏完全,不会导致人体中毒,可放心饮用。

  饮用了此类豆浆该怎办?

  1、一般来说,生豆浆中毒的潜伏期很短,一般在饮用后的30分钟至1小时内即会产生症状。若在饮用未煮沸豆浆后尚未产生中毒症状,如未发生剧烈呕吐等症状,意识也尚且清醒,可以采取催吐的方式来排出毒物。

  2、若是中毒的症状很轻,仅为轻微腹泻时,无需就医治疗。可以采用清淡饮食等辅助手段帮助机体自我修复。

  3、老人、儿童的机体肠道较为敏感,且自我修复能力差,若此类人群不小心饮用了未煮沸豆浆,建议应立即就医,以免耽误病情治疗。此外,若中毒症状较为严重,应立即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催吐、洗胃、清肠等方式排出体内毒素。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微平台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