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班在第二个窗户那!别回头!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2019-09-02 |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陈宇峰(ACC心理科普团队)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如果可以列出上学时候“十大令人恐惧的事情”,那么“发现班主任在窗外看着你”绝对可以位于前三。甚至毕业多年后,回想起那些被班主任在窗外的凝视支配的恐惧,双手还忍不住微微颤抖。
(图片来源:http://m.news.4399.com/zhai/m/673914.html)
在这恐惧之下,冷静的我竟然开始在思考一个哲学问题:发现班主任正站在窗外看我,这个时候我要不要看回去?
好在我是读心理学的,我的心理学知识立马就派上了用场。
图片来源
https://cn.bing.com/th?id=OIP.8IRonOkvQ3JKx37JpJwJtgAAAA&pid=Api&rs=1
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我的杏仁核便着了魔
眼神交流在动物和人类中都很常见,不同的是动物在相视一眼后可能会打起来,因为眼神交流对于它们来说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危险信号。而人类的四目相对则更多的是传达交流和互动的社会信号,眼神交流之后人们往往会进一步进行言语交流,我们把这称为是眼神交流效应(The eye contact effect)。
这些社会信号会激活人类的“社会大脑”(The social brain),这是一个专门处理社会信息的大脑网络,包括面孔、凝视、表情、他人行动、意识和同情等。而一般都认为眼神交流是激活社会大脑网络的基础。从“你瞅啥?瞅你咋地”到“确认过眼神,我遇见对的人”,人们的爱恨情仇基本上都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图片来源:搜狐网)
而这一眼,就会让我的杏仁核着了魔。
这是因为我们的情感唤起是由杏仁核(Amygdala)控制的,它是我们人类的“恐惧中心”。早在1956年韦斯克兰茨 (L.Weiskrantz)在猴子身上的研究就发现,只要切除猴子大脑双侧的杏仁核,它就会变得无所畏惧,不再害怕危险的蛇,也不再害怕人类,同时也感觉不到任何危险的降临。
这在人类身上也是一样的,最经典的研究是关于一种极其罕见的基因疾病——类脂质蛋白沉积症的研究。这种基因疾病会让患者的双侧杏仁核慢慢萎缩直至消失,研究者发现这样的患者其他情绪都没有任何异常,唯独丧失了恐惧能力,不害怕任何危险,但也感知不到任何危险。总而言之,是因为有杏仁核的存在,才让动物和人类感到恐惧,并探知和规避危险。
(图片来源:http://slidesplayer.com/slide/11418330/61/images)
很多研究者都发现在对视中会激活杏仁核,证明了杏仁核在眼神交流中的情感唤起和注意分配起着核心作用。无论是恐惧情绪还是开心情绪,都可以激活杏仁核。虽然很多早期的研究都认为杏仁核的激活主要跟负面情绪有关,但有时候它也也跟积极情绪有关,就好像大部分人都觉得班主任在窗外对你的死亡凝视相当恐怖,但也有少部分三好学生心里没鬼,根本不怕班主任的凝视。
发现班主任站在窗外看你的时候是否要看回去?
正如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脱离具体情境来谈这个问题同样也是在耍流氓。
没有照过班主任脸的玻璃,不是合格的玻璃
(图片来源:http://m.news.4399.com/zhai/m/673914.html)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你坐在课室里,无非是在做这三件事情:开小差、听课、刷题,我们就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看这三种情境下该怎么办?
灵魂拷问一:如果此时在开小差怎么办?
开小差,意味着此时的你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可能在发呆睡觉看小说,也可能在抠脚挖鼻写情书,这个时候如果发现班主任在窗外看你,该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绝对不要看回去。
因为此时你在开小差,所以班主任的眼神可以认为是一种消极信号,这时候进行眼神交流会引发消极情绪。而且眼神交流也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信号,当班主任在窗外看你的时候是在发送一个信息“我正在看着你”,而当你回看班主任的时候,就等于向他发送了想要交流的信号。如果这时候班主任问一句:小A你在干嘛?岂不是很尴尬?
而且研究者还发现,在眼神交流这件事情上,最重要的不是实际上进行眼神交流,而是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被注视(The belief of being watched)。Myllyneva等人在2016年做的一项研究,他们将被试分成了三组,第一组是被试和模型都可以看到对方,第二组是被试看不到模型,但是TA相信模型是可以看到自己的,第三组是被试和模型都看不到对方,同时测量了这三组被试的皮肤电和脑电这两种神经生理反应。结果发现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神经生理反应是相似的,而与第三组的神经生理反应不同,这就说明其实不一定非要确确实实进行眼神交流,只要知道自己会被看到,就可以引发眼神交流效应。
图|Myllyneva et al., 2016
我们换位思考,从班主任的角度出发,如果此时你不回看班主任,假装不知道TA在看你,那这样应该就不会引发班主任的任何反应。
最终你将凭借着一颗大心脏成功化险为夷。
灵魂拷问二:如果此时你在认真听课怎么办?
尽管此时的眼神交流是一种积极信号,但我建议你最好还是不要看回去。
因为眼神交流会让人分心。Kajimura等人研究了眼神交流和认知资源分配之间的关系,在该实验中被试需要完成一项言语生成任务,该任务可以考验人们的回忆能力和选择能力。考验回忆能力需要做填空题,例如听见“milk”就要回答“drink”。而考验选择能力则需要做选择题,例如听到“soup”就要从“eat/drink/cook”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回答。将被试分成了两组,一组被试在进行直接的眼神交流的时候完成任务,另一组被试则在没有直接的眼神交流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结果发现,在任务比较难的情况下,被试在进行眼神交流的时候较难顺利完成任务。
图| Kajimura & Nomura, 2016
这说明眼神交流是需要耗费认知资源的,如果你在认真听数学老师演算数学题的时候与班主任进行了眼神交流,那你可能就很难有足够的认知资源听懂这道数学题了。所以不仅建议大家在听课的时候不要去看窗外的班主任,也不要一直盯着你的科任老师的脸看,万一来个眼神交流,这题你怕是听不懂了。
奉劝各位上课时候紧盯黑板,学习效果更佳。
灵魂拷问三:如果此时在疯狂刷题怎么办?
那这个时候我的建议就是,大方地看回去。
因为眼神交流也可以提高自我参照水平(self-reference),让你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提高与自我有关的感知和记忆。Hietanen等人的研究为此提供了实验证据,他们让被试选择人称代词(你我他)来完成句子,结果发现在被注视的情况下他们会更加倾向于选择第一人称代词(我)。这就说明眼神交流会让人们更加关注与自我有关的信息。
所以通过与班主任的疯狂对视,尽管这并不一定有利于你的刷题效率,但也许你会更加容易发现刚刚做的那道题好像是做错了,或者是你今天的作业是不是还没做,又或者是突然怀疑今天中午吃的青菜是不是留了一片叶子在牙齿上……
班主任的死亡凝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分清场合,做该做的事情,就不会被请进办公室喝茶。
(图片来源:电视剧《还珠格格》截图)
写在最后:以上对于眼神交流的三个解释分别从社会交往、工作记忆和自我意识三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各自都有实验证据的支持,但既然是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结论,甚至还会显得有些矛盾,但对于眼神交流这个行为的研究本身还存在争议的地方,因此对于现实并不具备绝对的指导意义。凡事都有个万一,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好好学习,别搞小动作。
参考文献:
Weiskrantz L. Behavior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ablation of the amygdaloidal complex in monkeys. J Comp Physiol Psychol, 1956, 49(4): 381-391.
Feinstein J S, et al. The human amygdala and the induction and experience of fear. Curr Biol, 2011, 21(1): 34-38.
Meletti, S., Cantalupo, G., Benuzzi, F., Mai, R., Tassi, L., Gasparini, E., et al. (2012). Fear and happiness in the eyes: an intra-cerebral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from the human amygdala. Neuropsychologia 50, 44–54. doi: 10.1016/j. neuropsychologia.2011.10.020
Myllyneva, A., & Hietanen, J. K. (2015). The dual nature of eye contact: to see and to be seen.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11(7), 1089-1095.
Kajimura, S., & Nomura, M. (2016). When we cannot speak: Eye contact disrupts resources available to cognitive control processes during verb generation. Cognition, 157, 352-357.
Hietanen, J. O., & Hietanen, J. K. (2017). Genuine eye contact elicits self-referential processing.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51, 100-115.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