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颗热爱科学的心,才能坚持下去”——追忆卢佩章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2017-12-18 |
他是我国第一台体积色谱仪的设计者;他开创了中国色谱科学……他就是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中国色谱分析的先驱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卢佩章。
9月,这位“中国色谱之父”挥手告别,享年92岁。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气相色谱研究还是空白。
色谱是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在工农业生产、进出口贸易、国防、科研、医学、生物制药、基因分析学科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1953年,卢佩章和他的研究小组设计出我国第一台体积色谱仪,改进了腐蚀性气体色谱等一系列国防分析技术,使分析石油样品的时间由原来30多小时缩短到不足1小时。
抗美援朝期间,卢佩章接受国防科研分析任务,协助鞍钢焦化厂制取甲苯。
上世纪60年代,是我国核工业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那时,卢佩章和他的研究小组承担了测定金属铀235和铀238同位素中气体杂质的科研课题。在卢佩章的领导下,研究小组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原子能工业应用的气相色谱研究,准确测定出金属铀235和铀238这两种同位素气体杂质的含量。
卢佩章出生于1925年10月。1948年,他从同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9月来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
刚到研究所时,卢佩章本想搞催化方面的研究,但国家任务的神圣感和科学家的责任感使他改变了研究方向,从此与我国国防工业和色谱研究结下不解之缘。
核潜艇需要在水下连续航行数月以至一年以上,但艇上的空气净化和再生问题制约各国核潜艇技术发展。上世纪70年代,卢佩章接受了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密封舱进行气体分析的紧急任务。随后,他带领科研小组研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用色谱仪。
在国家迫切需要生产液氢及稀有气体时,卢佩章又带领团队研制出国际上只有个别发达国家才有的新型分子筛催化剂,使我国先于其他国家研制出脱氧分子筛105催化剂,制备出6个“9”以上的超纯氢、氦、氩等气体和相应的测试方法。
童年时经历过抗日战争,青年时又被关过“牛棚”,卢佩章历经了各种磨难,但从未改变对祖国的热爱。
卢佩章曾这样写道:“人总是要死的,一个科学家最大的幸福是能给社会、人类做出些贡献。科学家要有创新,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有一颗热爱科学的心,才能选准方向,坚持下去。”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贝时璋:点亮生命科学之光(下)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