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有祺:醉心晶体结构 倾情科教事业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2017-12-19 |
唐有祺院士不再从事课题的研究工作,但一有时间他仍然喜欢到化学所里走一走,看一看现在的研究进展,对一些研究课题进行指导。
唐有祺院士并不愿意别人称他为奠基人,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能开展的,而是需要一大批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但是在唐老谦逊的背后,是他解决了中国物理化学和晶体化学最初的空白。同时也是他把中国的物理化学和晶体化学推向了世界。国际晶体学大会是世界著名晶体学家的盛会,它规模庞大,每三年举办一次,在国际化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有祺1987年当选为国际晶体学联合会执委会副主席,从当选之初他就提议我国政府尽快申请举办1993年第16届晶体学大会。
针对我国在化学方面长期落后西方国家的现状,举办一届这样的大会,不但能使我国的化学尽快的跟国际接轨,同时还能开阔我国化学研究人员的视野,推动我国化学研究。然而当唐有祺提出申请时才发现困难远比最初设想的,要多的多,不但这次竞争国家多,更重要的是有一些西方大国并不愿意让这样的大会在中国举办。
在唐有祺等人的积极组织下,1993年8月21日到29日,国际晶体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在北京如期召开。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这是我国科技界承办的规模最大,会议期最长的国际会议。在大会开幕式上,唐有祺做了题为“中国晶体学和晶体学界”的报告。不但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的晶体学发展状况,更重要的是第一次让国际同行真正了解到了中国晶体化学发展所具有的活力。而对于唐有祺来说,当初选择化学专业却是一个意外。
高中毕业时,唐有祺报考的是清华大学,准备到清华大学学习物理或数学。然而就在他做完各种考试前的准备工作时,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清华大学取消了这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招生考试,上海就是被取消地区之一。无奈唐有祺最终选择了上海本地的知名大学同济大学。
在动荡和不安中,唐有祺完成了大学学业,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工作,唐有祺深深的感到中国在化学方面的基础太过于薄弱,原有的知识已经难以解决很多问题。1946年秋天,唐有祺进入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开始了留学生活。在这里他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老师:国际著名的化学家莱纳斯.卡尔.鲍林。
出于对化学的热爱,并凭借自身的聪慧,唐有祺最终完成了学业,并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的美国也正是自然科学,特别是化学等基础学科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而作为知名科学家鲍林的得意门生,唐有祺可谓是前途似锦。但是他却做出了回国的决定。
虽然在国外前程似锦,但是充满生机的新中国却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深深的吸引了他。顺利归国显然是不可能的了,这时唐有祺想到了他的老师鲍林。
虽然老师对唐有祺的归国也感到惋惜,但他理解唐有祺的心情,在鲍林的帮助下,唐有祺绕道欧洲多个国家,途径香港,最终在1951年8月回到了阔别五年之久的祖国。回国后的唐有祺面临着的是我国在晶体化学和大分子结构研究的一片空白。而这些研究却在生物科技、医疗技术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根据当时的情况,唐有祺决定首先围绕X射线晶体学进行研究,培养人才。“好多国家都没有晶体学专门系,英国有,美国也只有一个。晶体学最早是在矿物学里的,一直到后来有了材料科学以后。但是中国晶体材料科学不一定有非常完整的课程。”
在唐有祺指导下,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建成了由北京大学结构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和化学所组成的X射线衍射实验室。1953年开设了晶体学和晶体化学课程,针对化学工作需要和学科背景开设统计力学科。完善了晶体结构研究和生物大分子研究体系,并且根据我国当时化学人才缺乏的现状,他在新录取的大学生中选择优秀的青年作为重点的培养对象,使他们尽快成为化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并且翻译的《生物化学》、《相平衡》、《化学平衡和热力学》、《对称性原理》、《分子科学和工程学》、《化学与社会》等著作,至今还是大学教学中物理化学的基础教材。
责任编辑:科普云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