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坦君:打破时间沙漏 揭秘衰老密码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2017-12-19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中国所面临的一大严峻问题?据联合国预测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的老龄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许多科学家开始探讨和研究《人类衰老的奥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主任童坦君就是其中之一。

  “人的衰老大概35岁开始,逐渐衰老。不同的脏器,衰老的速度也不一样。肺衰老的最快,然后是肾脏,神经系统最慢。”

  

  在童坦君看来,他的研究意义并不在于延长人类的寿命,“我想做的更多的使能够延长老人的健康期,缩短带病期。如果能够延长老人的健康期,缩短带病期的话,对于国民经济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1981年开始,童坦君就想进行衰老方面的研究,但导师却并不太同意。90年代初因为老师要到美国去进修,童坦君于是有了更多自主研究的机会,“他去进修差不多一年时间,他把研究生让我带,所以我开始做衰老,越做越有兴趣,后来就延续下来了。”

  一直以来童坦君都对科学抱有浓厚的兴趣。1954年20岁的童坦君顺利考入北京医学院,毕业后又师从我国生物化学奠基人之一的刘思职院士。这次选择奠定了他一生事业的基础。

  1978年对童坦君来说,是改变命运的一年。在那一年能力出众的他,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主办的赴美留学考试;成为中美建交前期首批派出的52名访美学者之一。

  从此童坦君开始了在美国三年的访问学者生涯,谈到自己在美国的这段回忆,童坦君表示:“我想这个经历还是很重要。现在很普通的仪器,二氧化碳培养箱、超轻空转台等等我都没见过,都是到那里才见到。”

  1981年童坦君访美回来,从此他就开始设计衰老方面的研究工作,经过潜心研究他终于初步破解了人类细胞衰老之迷,阐明了P16基因是人类细胞衰老的主导基因,也是人类细胞衰老遗传控制程序的主要因素。

  童坦君认为P16基因的破解对人类的衰老研究有些巨大的意义,“这个基因,它指导产生一种蛋白质,这个蛋白质分值量是16千,16千也就是16000,分值量16000的蛋白质所以叫做P16。P16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因,它能够使细胞分裂得慢,同时也是一个抑癌基因。后来发现,这个基因和细胞衰老关系非常大。细胞越老,它的活性越强。”

  为了更好的应用P16基因,童坦君又开始研究如何改变P16,在细胞里的表达。“我们把这个基因通过转基因转到细胞里去,那么细胞里面P16就比较强了,这细胞就容易老,如果我们想办法抑制它的活力。我慢慢放一些东西,把它给兑销掉了,它的活力比较低了,细胞就老得慢。”

  童坦君教授领导着研究组,不仅揭示了P16基因在细胞衰老中的重要作用,更被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调节人类某些细胞的寿命提供了新依据。近年来P16基因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防治和研究。

  此外,童坦君还致力于寻找,与衰老相关的新基因。在近年的研究中,他又发现了另一种与衰老有关的基因CSIG基因。“我们比较年轻细胞和年老的细胞,看看两个差别在哪?年轻细胞哪些基因活跃?然后找出来两个对比差别比较大的基因,看看它们对于细胞衰老有没有影响?哪些基因有影响,哪些基因没影响?很快我们就发现了CSIG这个基因。它,在年轻细胞里面表达得比较高,在年老细胞里活力就比较低。这个基因如果放到细胞里面去,它能够延缓细胞衰老。

  

  图为童坦君院士科研组

  已近耄耋之年的童坦君在谈到自己还有什么愿望时,说道:“就是希望衰老研究在国内能够开花结果,能够培植一些年轻人,来做这方面的工作。;另外,我们现在做衰老研究的多半是临床,对于基础研究普遍做得很少,希望可以有所改善。”

  在童坦君看来,对于科学家最大奖赏,就是他所从事的研究可以服务于人,“能够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这是最大的奖赏。即使诺贝尔奖金我看也不是很重要。”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