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如何斩获452项国家课题、1232项发明专利?

来自济南大学的科研创新报告

科技日报 2017-05-22 作者:魏 东

  济南大学获得2016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科研创新团队

  获得2016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于京华教授科研团队是济南大学近几年涌现出的众多团队之一。

  实际上,近年来,济南大学共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452项,省部级项目99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45项,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学术论文被SCI、EI、SSCI、CSSCI收录5565篇,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4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32项,2014年以来年度专利授权量和有效专利拥有量稳居驻鲁高校前3位。

  济南大学利用在基础研究方面的长期积累,发挥工程技术领域多学科综合优势,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大量自主创新成果,并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多种方式,促进这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科技进步。

  “水泥基压电复合监测材料与器件成套制备技术及在混凝土工程应用”项目的研发成果,通过材料组成、空间结构和电场分布设计,界面调控,力—电—声模型建立及监测系统集成,经过10多年研发和工程应用,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监测材料与器件成套制备和工程应用技术,建立了水泥基压电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对混凝土工程的实时动态和主被动一体化监测,为大型混凝土结构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项目成果已广泛应用于一批国家重大及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监测工程,为重大混凝土工程安全提供了保障,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该项成果荣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是该科研团队继获得201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后,再次获此殊荣。

  记者了解到,在先进材料研究方面,该校形成了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重点、以建筑材料为优势、以水泥与水泥基复合材料为特色的研究方向。

  在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工艺特色研究领域,精细化绿色新技术研究中心团队与金城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20多年的产学研合作。双方合作完成的“第三代头孢抗菌素中间体活性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成果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产品市场份额占全球市场的60%以上,助推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该类产品生产国,每年创造的经济价值超过10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化学传感分析与技术研究领域,该校围绕纸芯片集成技术、新药研究与开发、环境污染物分析检测、重大疾病早期预警等研究方向,形成了一批原创性、标志性成果,并广泛应用于环境、食品、卫生等领域的检测,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本次获奖项目是代表之一。

  济南大学科研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在科技成果转化、高水平智库建设、军民深度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面有何作为?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该校新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含自主培育)2个、大学科技园3个、地方技术转移中心4个;与近60多个地市、县(区)、大型国企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共建一批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绩突出,部分研究成果得到中央及省市领导批示50余件次。

  山东省高校机械设计与仿真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与山东开泰集团合作进行生产技术创新,促使该企业抛丸机设备与产品产销量迅速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被媒体称为“开泰现象”。双方合作完成的“金属表面抛喷丸处理技术与装备”研究成果荣获2016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责任编辑:刘帮勇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