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科普中国 2016-05-17 |
珠算,这个现代人比较陌生的词语,曾经主宰中国算术界1800多年。所谓珠算,是指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利用珠算,人们可以完成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解高次方程等多种数学运算。
上二下五的现代算盘
汉朝以前,人们常用一种叫算筹的工具。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270多根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记数和计算时,就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摆弄。后来,人们发现这种计算过于单一,解决不了比如乘法、除法等问题,便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简易计算工具——珠算。“珠算”最早见于东汉数学家徐岳(注一)所写的《数术记遗》:“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对于这十个字的解释,300年后的北周数学家甄鸾(注二)解释为: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这就是作为珠算主要工具——算盘的三才;每档有五颗珠,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上面一珠当五,下面四颗,每珠当一,这就是算盘的四时。很显然,这种被称为“游珠算板”的工具与现代算盘不同,只能称为现代算盘的前身。
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八卦算盘
历史继续发展,元明期间游珠算板演化为现代珠算。元朝数学家朱世杰《算学启蒙》书中记有36句口诀,即与今天的大致相同;明朝时逐步传入日本、朝鲜、泰国等地。元代数学家刘因(注三)《静修先生文集》中有题为《算盘》的五言绝句。元代画家王振鹏《乾坤一担图》作品中还有一幅现代算盘图。据考证,这些作品里的算盘的算珠已经不是上一下四,而是上二下五。究其原因,是因为古代计算重量时采用的是“十六两制”。现代人常说某两个人半斤八两,这是指他们彼此一样,不相上下。但是半斤是半斤,八两是八两,怎么会相等呢?原来,我国古代重量单位制中规定一斤等于十六两,所以半斤就等于八两了。上二下五珠,每一档可计算到“15”,这样“满16”就向前一档进一。所以,我国现在看到的上二下五珠算盘,实际最先是用于十六进制计算。
《清明上河图》“赵太丞家”药铺,柜台上放着一把算盘
责任编辑:ttyy88121
下一篇:中国的创举——活字印刷术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