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古代农业科学的先河的《王祯农书》

科普中国 2016-04-19

  农业一直是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极受朝廷和地方的重视。宋元之际,由于各国之间战争频发,人民流离失所,农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随着蒙古族统一全国步伐的加快,当权者忽必烈也逐渐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开始执行“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衣食看农桑”的国策。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及子孙便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举措,比如建设水利,禁止圈农田为牧场,设置农官,主持编制农业书籍等。

  这个时期,先后诞生了几部关于农业科学方面的专著,包括建国初年司农司编写的《农桑辑要》,以及稍后《王祯农书》和《农桑衣食撮要》,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便是《王祯农书》。《王祯农书》共13万余字,在古代汉族农学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三大亮点开创古代农业科学的先河。

   

  《王祯农书》

  第一亮点就是第一次对广义农业生产知识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提出中国农学的传统体系,是我国农业科学史上第一部百科式全书。

  秦汉以来的农业科学书籍,几乎都有一定缺憾,比如《汜胜之书》,仅3700多字,且保存不全;《齐民要术》内容虽杂,但只涉及“耕田”“收田”两部分;比《王祯农书》早40年问世的官方教材《农桑辑要》,以“辑”为主,内容多缺乏考证。《王祯农书》分农业通论、百谷介绍、农器图谱三部分,其中“农业通论”部分以农事、牛耕、蚕桑等为主线,使当时的人们对广义的农业以及生产中的自然规律有了清楚的认识。而第二、三部分,则是谷物、农器的全景展示,完全可以作为封建农业的工具书。

  《王祯农书》全面系统的另一体现,便是在前人农学著作的基础上,对南北方农业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比较。作者针对《汜胜之书》、《齐民要术》等偏于叙述北方农业,《陈农书》偏于叙述南方农业的缺点,在此书中全面叙述南北方农业的差异,可谓开古代农业学著作之先河。

责任编辑:ttyy88121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