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痘接种法:对抗天花第一炮

科普中国 2016-04-19

  如果你是一个细心观察生活的人,一定会发现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胳膊上都有一块小疤痕,这是接种牛痘留下的印记。接种牛痘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一种非常可怕的传染病——天花。也许你只是对这种瘟疫有过耳闻,并不知道它具体的威力,那么下面这组数字一定会让你不寒而栗:据不完全统计,天花曾至少造成1亿人死亡,另外有2亿人因此失明或留下终生疤痕。我们生活中所说的麻子脸,就是受天花迫害。历史学家甚至称其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

  但是,为了防止人类得天花,为什么要接种牛痘呢?事实上,牛痘并不是药剂,而是一种病毒。原来牛痘病毒是一种可引起牛产生轻微牛痘病灶的病毒。人若感染该病毒,只会产生轻微不适,并产生抗牛痘病毒的抵抗力。由于牛痘病毒与引起人类天花的天花病毒具有相同抗原性质,人接种牛痘苗后,也可以同时获得抗天花病毒的免疫力。

  众所周知,牛痘苗是由英国医生琴纳在18世纪末所研发出来的,但是天花在古埃及时代就已经存在,公元前1156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就有被疑为是天花皮疹的迹象。要知道,从公元前1156年到琴纳发明牛痘接种的1796年,这期间将近3000年,在这样漫长的岁月里,人类是如何跟这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谋杀”做斗争呢?悲哀地说,一直到16世纪,人类都对这个恶魔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犯病的人们受天花的摧残肆虐而无能为力。后来,站出来将这个恶魔擒拿的正是我们的祖先。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天花是在汉朝时,由征战时所俘获的俘虏所传入中国。所以,又称这种病为虏疮。根据葛洪《肘后救卒方》中记载,天花是“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乃乎为虏疮”。但有的学者不认同这种说法,指出葛洪《肘后救卒方》中的“南阳”是笔误。它实际上所指的应该是中国南疆的交趾,南疆正是汉武帝刘秀所派大将马援征战的地方。在《肘后救卒方》里,还记载了关于天花的描述,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这种疾病的危害:“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载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者,疮癜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

   

  天花病毒

  在汉朝,天花并没有过于肆虐,直到唐宋时期,中国的天花发病人数才开始成几何倍增多。15世纪之后,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快速,交通的便利造成了人员频繁的往来,天花开始在中国广泛流行。

  明代医学家万全在《痘疹世医心法》中记载:“嘉靖甲午年(1534年)春,痘毒流行,病死者什(十)之八、九。”这里所说的痘毒指的就是天花。北宋之初,天花就开始以痘疮为名,也称为痘毒。可以看出来,当时天花已经非常泛滥,几成灾难,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抗击天花成了当代医者和统治者刻不容缓的使命。清代的《痘科金镜赋集解》中记载说:“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由此蔓延天下。”从时间上来看,正好契合。

  人们当时对抗这个恶魔的方法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者说是“以毒攻毒”,也就是给尚未感染天花的人接种天花的病毒,让其犯病。听起来,这似乎很不合理,甚至还有些恐怖,但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天花虽然是难以对付的顽疾,但是一个人一生只患一次,天花患者治愈之后,除了担心脸上影响审美的麻子,再也不用担心会患上天花了。人们就利用这一点,用患天花病人的痘痂,让健康的人感染,后者就会感染天花的某些轻微症状,但从此永远也不会患上天花了,这个过程叫“种痘”。接种的疫苗就称为人痘,这种方法就称为人痘接种法。

责任编辑:ttyy88121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