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9月11日 人类的探测器第一次穿越彗尾

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 2016-09-12

  1985年9月11日,美国发射的一个探测器在离地球7000万公里的地方和慧星贾可比尼—金纳交叉飞过,这是人类的探测器第一次穿越彗尾。

  彗星是指那些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被认为是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遗留下来的原始物质。彗星主要由彗核、彗发和彗尾等组成。彗核由冰、干冰、氨和尘埃微粒混杂组成。彗核表面物质不断蒸发,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

  美国发射的这个探测器就是国际日地探测卫星3号(ISEE-3),它被称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传奇作品”,负责研究日地环境及吹向地球的持续太阳风,它也是第一颗在日地之间第一拉格朗日点(L1)这么做的卫星,其对太阳风的监测,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认识了相互联结的日地系统。

  1982年6月12日,在完成了最初的任务之后,航天局准备让ISEE-3号卫星开动侧推器,改变航线并靠近月球,让它回到1978年既定的地点。但是NASA火箭设计专家罗伯特·法夸尔算出了一个复杂的轨道,可以让这颗卫星在1985年9月,也就是在其它航天局发射的卫星到达哈雷彗星之前,拦截另一颗名为贾可比尼—金纳(Giacobini-Zinner)的彗星。

  就这样,法夸尔和他的同谋“借走”了卫星,让它进入太阳轨道使它得以与贾可比尼—金纳彗星相遇,这颗卫星也由此从原来的“国际日地探测卫星3号”更名为“国际彗星探测器”(ICE)。

  1985年9月11日,ICE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彗星彗尾的穿越,该探测器用了20分钟的时间,以75300公里/时的接近速度从彗核后方7860公里处穿过了宽达22530公里的彗星尾部,采取了大量等离子体样品,并返回了粒子、场和波的数据。同时,它完好无损,成功使自己成为第一个与彗星相会并采集数据的探测器。

  接着,ICE又于1986年3月观测到了哈雷彗星,这又使它成为第一个直接观测到两颗彗星的飞行器。1991年至1997年退役期间,ISEE-3继续研究太阳,但实际上已与地球距离很远无法进行可靠通信了。ICE的任务于1997年5月5日结束,但它还留在以355天为周期的太阳轨道上。

  如今,ICE尽管已被技术的进步所超越,但作为NASA和人类的老朋友,它曾经证明了在多功能探测器领域里科学家的设计和管理能力。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