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一号2.jpg

1971年3月3日 “实践一号”发射成功

科普中国 2017-03-03

  

  1971年3月3日,长征一号火箭将“实践一号”科学探测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入轨。

  “实践一号”是一颗自旋稳定卫星,总重量达221千克,由结构、天线、跟踪、电源、遥测和热控6个系统以及空间科学探测仪器组成。外形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相似,不过,“东方红一号”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而“实践一号”的设计寿命是一年,实际上直到1979年卫星轨道寿命才结束,在太空中工作长达8年之久。

  在这八年间,卫星上长期工作的探测系统一直清晰地向地面发回探测信号,通过对接收到的遥测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卫星上的电源系统、遥测系统、温控系统等系统工作性能良好。在这种情况下,它进行了太阳能电池供电系统、主动式无源热控制系统等长寿命卫星技术的试验,为中国设计和制造长寿命卫星提供了宝贵经验,尤其为卫星的电源、热控制和无线电测控系统的研制开辟了成功的道路。

  除此之外。“实践一号”卫星在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等方面也同样做出了一些开创性的贡献。在轨期间,它进行了高空磁场、X射线、宇宙射线和外热流等空间物理环境参数的测量,并使用20009兆赫和19995兆赫的频率成功地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使得我国第一次直接的得到了一些关于宇宙空间环境的数据。

  随着“实践一号”的成功发射,我国以“实践”命名的卫星系列相继开始不断升空,在空间科学探测,航天新技术试验等方面不断发挥重大的作用。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孔祥宇 [责任编辑: 吕芮光]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