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球1.jpg

2004年8月3日 “信使号”水星探测器发射成功

科普中国 2017-08-03

  2004年8月3日,美国“信使号”水星探测器搭乘“德尔塔2”型火箭,在弗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发射。

  “信使”号探测器的个头不大,主体部分高1.42米,宽1.85米,长1.27米,两侧是两个长1.5米,宽1.65米的太阳能电池板翅膀。发射时它的重量超过了一吨,不过其中超过一半的重量是燃料,以此提供更多的能量。另外,由于水星非常接近太阳,这要求探测器在环绕水星运行时必须能够承受强烈的热量和太阳辐射。因此,科研人员在探测器上安装了一个阻挡太阳辐射的太阳伞,当探测器接近太阳的时候,太阳伞的温度能够达到371摄氏度。但是在太阳伞的遮挡下,“信使”号探测器的温度会保持在20摄氏度的常温,这样可以使得飞船的电子设备和仪器即使在水星的热环境里也能够正常运行。另外,探测器还携带有水星大气与表面成分光谱仪、水星双重成像系统、X射线分光计、高能粒子和等离子分光计、水星激光高度计等众多科学仪器,对水星进行全方位的探测。

  为了节省燃料,避免强力减速、所以“信使号”没有直接飞往水星,而是绕太阳掠过地球和金星,逐步变轨为绕水星探测。终于在经过了6年半、飞行了79亿千米之后,2011年3月18日,信使号成功进入水星轨道,开始对水星进行为期一年的探测工作。期间,信使号将每12个小时就围绕水星旋转一周,并以拍照的形式研究这颗行星的地质历史和磁极分布。这也是1975年以来,美国宇航局首次对这颗离太阳最近的行星进行探测。

  此次对水星的探测行动,首次对整个水星进行了拍照,还收集了有关水星表面构成、地质演变、内核结构、大气层和磁层特性等详细信息,为科研人员研究水星收集了大量的信息。

  不幸的是,由于探测器没有携带足够的燃料返回地球,所以它最终以螺旋式碰撞水星表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使命。

  作者: 科技名家·里程碑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