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拦截“洲际导弹靶弹”型靶弹的试验

2017-06-05

去年的CCTV-7新闻节目中,在东风-5导弹部队的报道中,画面中出现遥控测试界面中的CG动画,显示了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如果这种新型“弹头”装备了东风-5导弹,那就意味着GMD系统对其完全束手无策。

相反的,与载荷大,可以搭载各种突防技术的东风-5导弹相比,东-31、东-31A这两种中国目前第二次核报复能力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导弹载荷有限,为了达到足够的射程,其采用的突防技术虽然比早期东风-5要好,但在受东风-5B,东风-5C上所用的一些新的突防技术,反而没有条件使用。总体来说,这两种导弹受GMD影响或许更大一些。

 

东风-31导弹试射 

 

 

啧啧,你还敢做的再像一点吗?上图为DF-31导弹头部外形,下为此次试验拦截的ICBM靶弹 

不过,这两种导弹目前部署数量可以肯定超过了美国所有GMD拦截弹的数量,且东-31和东-31A也一样具有突防设计,绝不至于让GMD拦截弹一发一个。况且,东风-31和31A的后续型号东风-31B也已经露过面,其突防技术自然也会有提升,让拦截更加困难。

未来,随着巨浪2、巨浪3潜射导弹、东风-41导弹和新的重型洲际导弹陆续列装和值班,中国的核威慑能力将可以上一个台阶。不论是弹头数量、当量、突防能力,都将比现在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这些新型核导弹的突防技术会比前一代有更大的提高。除了高超声速滑翔技术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相对“传统”的措施,例如:对弹头进行隐身化处理,使其更难被发现和识别;还可以在导弹上安装电子对抗器材,可降低和干扰敌方雷达的探测和识别能力;在导弹飞行初段、中段和末段,都可以进行机动,大幅增加干扰监视的难度。这些都只是目前能想到的很简单的概念,已经足够让GMD系统过时了。

其实对于中俄这样的大国来说,突破GMD系统防御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但也不能说GMD系统全无用处,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俄罗斯的大部分核武器依然是“常规”弹道导弹,仍属于GMD可以拦截的范围之内,所采用的突防技术还只能说是降低被拦截的概率。在美俄核裁军后,全世界现役核导弹和弹头数量总体较少的情况下,用GMD抵消掉部分弹头,对美国总归是有利的。

尤其是,在美国很多人眼里,中国能威胁美国本土核心地区的,永远只有“20枚射程12000公里的东风-5”导弹,那么装备44枚拦截弹,可以让美国在冷战中那种“瞪眼”游戏中胆量更大,这就是美国人经常说的“塑造危机发展方向”的意义了。

责任编辑:苏鹏宇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